認真負責,不馬虎;以嚴肅的態度或心情對待,做事專心不馬虎。
認真說話做事的人,當然會讓別人放心。
讓別人對你放心的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仔細。
仔細、細緻,也都經常與責任連用。責任就要求細緻,細節決定成敗。
不少企業推行精細化管理,要求精細、精確、精準、精緻、精益管理,每個環節都要體現責任。
日本有的企業招聘員工,錄用後培訓的一個科目就是穿針,幾百根繡花小針讓你穿,既訓練耐性,也訓練細心。
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新疆某公司讓國外的一家公司有償印商標,將“烏魯木齊”印成了“鳥魯木齊”,一下子就損失了16萬人民幣。
小事不小,小事也要認真對待,都要認真負責。
職場中容不得半點不負責任!
針鼻大的眼,斗大的窟窿,颳起龍捲風!
著名的蝴蝶效應,就有這個意思。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說的是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相類似的還有經濟學上的特有的名詞“鬱金香現象”。
筆者引用一位學者描寫的“鬱金香現象”。
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機狂潮是由一種小小的植物“鬱金香”引發的。
17世紀的荷蘭,一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鬱金香,原產於小亞細亞,在當地極為普通。品種很多,其中黑色花很少見,也最珍貴。
17世紀的荷蘭社會是培育投機者的溫床。人們的賭博和投機慾望是如此的強烈,美麗迷人而又稀有的鬱金香難免不成為他們獵取的物件,機敏的投機商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以待價格上漲。在輿論鼓吹之下,人們對鬱金香的傾慕之情愈來愈濃,最後對其表現出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忱,以致擁有和種植這種花卉逐漸成為享有極高聲譽的象徵。人們開始競相效仿瘋狂地搶購鬱金香球莖。起初,球莖商人只是大量囤積以期價格上漲丟擲,隨著投機行為的發展,一大批投機者趁機大炒鬱金香。一時間,鬱金香迅速膨脹為虛幻的價值符號,令千萬人為之瘋狂。
鬱金香在培植過程中常受到一種“花葉病”的非致命病毒的侵襲。病毒使鬱金香花瓣產生了一些色彩對比非常鮮明的彩色條或“火焰”,荷蘭人極其珍視這些被稱之為“稀奇古怪”的受感染的球莖。
“花葉病”促使人們更瘋狂的投機。不久,公眾一致的鑑別標準就成為:“一個球莖越古怪其價格就越高!”
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開始猛漲,價格越高,購買者越多。歐洲各國的投機商紛紛擁集荷蘭,加入了這一投機狂潮。 。。
責任有價(14)
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來不值一錢的鬱金香,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就連長在地裡肉眼看不見的球莖都幾經轉手交易。
1637年,一種叫“Switser”的鬱金香球莖價格在一個月裡上漲了485%!一年時間裡,鬱金香總漲幅高達5 900%!
所有的投機狂熱行為有著一樣的規律,價格的上揚促使眾多的投機者介入,長時間的居高不下又促使眾多的投機者謹慎從事。此時,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整個市場的崩潰。
查爾斯·麥凱在他的著作中講述了一個故事,他把引發鬱金香球莖大恐慌歸結為一起偶然的事件。
一位年輕的水手,是一個外國人。初來乍到,他不知道荷蘭國內正在掀起鬱金香投機潮。水手因賣力地工作得到了船主的獎賞,離船時他順手拿了一朵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球莖。那朵球莖是船主花了3 000金幣(約合現在3~5萬美元)從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買來的。當船主發現鬱金香丟失時,便去找那位水手,並在一家餐廳裡找到了他,卻發現水手正滿足地就著燻腓魚將球莖吞下肚去。水手對鬱金香的球莖的價值一無所知,他認為球莖如同洋蔥一樣,應該作為鯡魚的佐料一塊兒吃。值幾千金幣的球莖在一個陌生人眼裡竟如同洋蔥,是水手瘋了,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