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部分

的空餘土地,現在全都變成了荒野,只要稍加整理開墾出來就是良田。

易風冷關於他的空想社會主義試驗也有關於農業的構想,鳳凰城不準備再將這些土地分到各家各戶了,而是由鳳凰城設立農場對這些土地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將農民變成農業工人,農民只負責提供勞動,按天領取勞動報酬。

對於臨時寄居在鳳凰城下等待換取積分入城的民眾,易風冷也準備招用他們進行耕種。現在鳳凰城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勢力範圍內有無數可供耕種的土地,有多少勞動力都能夠吸納。而且春天每多開墾出一畝土地,秋天就多一分收穫。另外,只要將這些流民牢牢的吸附在土地上,他們的命運就將和鳳凰城綁到了一起。

春耕開始了,勞作的場面的是如此的壯觀,上千人同時揮動鋤頭、鐵鍁,平整土地,播下種子。

城外越來越多的民眾加入到耕作中去。儘管鳳凰城給出的報酬只是一天一斤糧食,但在勞動中人們重新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在勞動中人們看到了生活會更好的希望。

張佔元父子和西山村附近幾個村子一些年紀大了的農民,現在成了農場的技術負責人,負責指導原來沒有任何經驗的城市居民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農民。

清湖寨的林嘉木也一頭紮在田地裡,他現在終於找到了自身的價值。這世上沒有沒用的異能,只有還沒找到正確價值的異能。林嘉木現在是宋鈺正式任命的農場總工程師,他改良培育的第一批更抗寒抗旱的種子已經播種了下去,也因此贏得了每一個農民的尊重。

鳳凰城的護衛團現在又增加了一項新的任務,每天清晨護送農場的農民到農田進行耕種,傍晚再護送他們返回城市居住。夜晚還要有少量的人員留守農田進行巡邏,讓農民在不受流民、變異動物襲擾的情況下安心勞作。

以農業為基礎,鳳凰城的一切都在緩慢的進入正軌。如果沒有戰爭的干擾,只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鳳凰城就能逐漸的恢復除數字化以外的基礎城市文明。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來民眾被僱傭參加農場的勞動,一個不得不立即解決的棘手問題被擺到了臺上,那就是僱傭人員的勞動報酬支付問題。

鳳凰城對外僱傭勞動力一天工作的報酬是一斤糧食,一天一結。於是在每天傍晚收工後,鳳凰城外都排起了長長的領糧食的隊伍,宋鈺每天要安排四五十個人專門發糧,有時候要忙到半夜。

之前鳳凰城實行封閉管理,城內居民的吃穿用度實行配給制,根據居民對城市的貢獻按需進行分配,極大的激勵了居民積極性。但一旦安定時間長了以後,人們內心的惰性便逐漸顯露了出來,在工作中偷奸耍滑的現象開始出現,因此必須要改變當前的分配製度了。

另外,隨著城外屬於末日鳳凰城勢力的附屬營地不斷增多,勢力範圍內的民眾已經超過了十萬人,各營地同鳳凰城之間以及各營地民眾之間透過物物交換太過麻煩。

所有的問題堆積在一起只有一個解決途徑——發行貨幣。

遲華、易風冷和宋鈺幾人又何嘗不知道貨幣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但卻遲遲沒有邁出那一步,自然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在裡面。

末日鳳凰城要發行貨幣首先要邁過兩道坎。第一道坎是心裡面的坎,只有主權國家才能發行貨幣,歷朝歷代對私造貨幣的刑法都是死刑。遲華從心底一直不願意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這也是為什麼之前北斗在聖水鎮採取鬆散管理模式的原因,而一旦發行貨幣就形成事實上的割據了。

如果心裡面的坎還容易邁過的話,第二道坎則是需要以強大的經濟和武裝實力為基礎。貨幣只是一般等價物,它之所以有價值是以經濟為基礎、以國家信用做保障、以政府強制力流通。

西北地區之所以還沒有一個勢力能夠發行貨幣,不是他們的武力還不足以統治一個地區,而是因為都缺乏足夠的經濟基礎和信用。他們無法保證自己發行的貨幣兌換出其實際使用的價值,換句話說,民眾不能用手中的貨幣從發行它的勢力手中買到想買的東西,因為他們也沒有!

而其他勢力欠缺的末日鳳凰城已經具備了。鳳凰山下的地庫裡足足有25萬噸糧食作為發行貨幣的基礎等價物,勢力範圍內的十萬民眾對鳳凰城未來的希望也是信用的基礎,所缺的就是邁出那最後的一步。

“既然我們已經走上了這條路,就再也沒有了回頭的機會,千古罵名也好,萬世流芳也罷,為了最初的希望,我們只能一路走下去!”易風冷的這番話最終堅定了遲華髮行貨幣的決心。

末日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