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迎,心下大喜,先是安撫孫靜一番,又與孫靜承諾,如果他能攻下江東,必將把九江,會稽,臨海三郡賞賜給孫靜,以表其功績。
孫靜假裝大喜,謝過黃祖之後,孫靜引黃祖還有其部眾入城,兩軍合兵一處,孫靜又在城內大擺宴席,為黃祖一行接風洗塵。
數日之後,孫權率領二萬江東兵馬殺至,只見孫權直奔城下,揚鞭遙指城頭上的孫靜,怒罵道:“老賊!!你竟敢聯合我孫氏仇敵,亂我江東?!你可知恥呼!!日後九泉之下,你有何面目面對孫家列祖列宗!!!”
孫靜臉色霎時變得極為陰沉,黃祖卻是在旁心下冷笑,孫靜被孫權氣得胸口連連起伏,嘶聲回罵道:“豎子!我乃你之叔父,豈容你如此辱罵!我一生戎馬,為孫氏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孫文臺昔日得以起兵成事,皆因有我散盡家財相助,因而,這江東大位自然我也有份!”
“孫伯符接了江東大位還情有可原,畢竟父死子繼,但你這豎子何德何能,又憑什麼接下大位?!”
孫權聽得怒火暴漲,又是嘶聲大罵道:“老賊!你冥頑不靈,必不得好死!!”
“豎子,你敢咒我!!”
孫靜聽得,亦氣得怒不可遏,一把抓過身邊兵士背後的大弓,急取一根羽箭,拈弓搭箭,對準孫權射去。
弓弦砰的一響,孫靜猝然射箭,讓孫權始料不及,只見孫靜的箭支,幾乎擦著孫權的頭顱而過。
“老賊!!”
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孫權冷汗直流,氣得咬牙切齒,也迅疾的拿起弓箭,引弓直射孫靜的頭部,孫權這箭射得極快,孫靜躲閃不理,被射中頭盔。
城頭上,孫靜披頭散髮,狀若癲狂,宛如一隻厲鬼般不停吼叫,呼令城內弓箭手齊齊放箭。
咻咻咻咻咻咻…!!
霎時間,箭落如同傾盆大雨,孫權一拍馬腹,胯下寶馬飛躍而起,直接跳出了攻擊範圍,孫權一邊撤離,一邊對著孫靜破口大罵。
在黃祖身旁的黃忠,正欲拈弓射翻孫權,卻被黃祖暗中阻止,黃祖用眼色示意黃忠,不必急著出手,且靜觀形勢。
黃祖在旁默默地看著,孫靜和孫權兩叔侄自相殘殺,心中可謂是樂開了花,同時,對於孫靜的投誠,更是確信了幾分。
孫權退回陣中,和周瑜相視一笑,兩人嘴角同時翹起一絲笑意,隨即孫權便下令大軍退走,至城外十里,設立大寨。
而另一邊,孫權退軍不久,在城牆上的孫靜突然一轉身,帶著幾分怨氣,對黃祖說道:“剛才正是擊殺那豎子的大好時機,某常聞主公麾下大將黃漢升,有百步穿楊之能,主公為何不讓黃漢升發箭射殺那豎子?!!”
對於孫靜的喝問,黃祖非但沒有不喜,反而心中對於孫靜更為信任幾分,只見黃祖堆起一臉笑容,說道:“孫將軍稍安勿躁,這是你們孫家的恩怨,老夫身為外人,也不便插手,否則只怕惹得孫將軍不喜。”
“誰與那豎子是一家人,他如此羞辱於我,我恨不得將其碎屍萬段,以洩我心頭之恨,我既然投誠於主公麾下,身為黃氏之臣,此後便與孫氏撇清關係,日後遇事,皆以黃氏為先!”
孫靜咬牙切齒,滿眼盡是滔滔恨意,黃祖聽罷,朗聲大笑,連番安撫孫靜。
得知江東軍正於十里外趕造寨柵,孫靜於是向黃祖獻策道:“孫權豎子急行而來,兵馬疲憊,又剛好沒有豎立營寨,此時正是劫營的大好時機,末將願領一部兵馬前去劫營!”
黃祖略一思考,正要答應,一旁的黃忠卻是張口駁斥道:“主公,不可!周公瑾素來多謀,恐會在營外設下埋伏,若是孫將軍貿然襲擊,一個不好,就要遭滅頂大禍!”
黃祖一聽,覺得有些道理,頷首道:“漢升所言有理,孫將軍且先派一支輕騎,前去探聽虛實,再做定論!”
孫靜臉色一急,又是勸道:“可是,若被那豎子斥侯發覺,必然會打草驚蛇!主公不必多慮,世人皆說周公瑾智多似妖,末將與他共事已久,卻覺得他名過其實,此人素來倨傲,目中無人,欺我等無謀,大多不會有所防備!”
黃祖一聽,皺了皺眉,他感覺孫靜似乎有些不妥,但一時間卻未能發現,這不妥在哪?
只聽黃忠又道:“黃某知孫將軍欲除孫權而後快,但還望孫將軍不要急在一時,以致亂了大局。”
黃忠之言,黃祖也有同感,遂不理孫靜的勸告,令孫靜派騎兵打探虛實,孫靜無奈,只好依令行事。
第二更,天涯厚顏求收藏,求推薦,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