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劉備按耐不住內心深處,對臥龍,鳳雛的渴盼,便來拜見司馬徽,誰知對於劉備的詢問,司馬徽卻笑而不答。
劉備皺了皺眉頭,不敢強逼,念頭一轉,遂欲拜請司馬徽出山相助,共扶漢室。
司馬徽又是搖頭拒絕道:“老夫不過山野閒散之人,不堪大用,自有勝老夫十倍者來助劉皇叔,劉皇叔欲得濟世大賢,何須急在一時?”
劉備聞言,心下有些沮喪,不過表面上依舊裝出一副寵辱不驚的樣子,再三對司馬徽感謝一番後,劉備帶著陳到,廖化等人離開了水鏡山莊。
水鏡山莊的後院,司馬徽望著隨風搖曳的竹林,臉上露出詭異的笑容,儘管天下大勢,與數年前占卜時顯示的不一樣,但他依舊相信司馬家乃是天命所歸,他要想盡一切辦法,讓時局迴歸原始軌道。
司馬之名來歷,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周朝以夏官為司馬。
司馬一開始為官名,其後程柏,休父於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賜以官族,因而得氏。
司馬家傳承久遠,在歷朝歷代都有驚才絕豔之輩擔任重職,楚漢間,司馬昂為趙將,隨諸侯伐秦,秦亡,立為殷王,定都河內,漢代以河內為郡,司馬氏子孫受封於河內。
司馬懿的高祖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
因而,歷史上司馬懿的出身,也可謂是當世少有的名門之子,能與其比肩的也僅有四世三公的袁家和楊家。
司馬徽與司馬懿乃是遠房親戚,司馬徽少時才智驚豔而又桀驁不馴,且因其母乃是侍妾,而難容於司馬家,司馬徽因而離家出走。
之後,司馬徽學有所成,卻依舊沒有入仕途,而是隱藏於山野之中,交結天下各路俊才,繼續研究學術。
司馬徽才智無雙,其友于天下各處傳頌,因此司馬徽之名,漸漸為世人所知,之後,又因司馬徽之友龐德公盛讚其有經邦濟世之才,而名滿天下。
數年後,司馬家對司馬徽重視起來,常派人與其聯絡,而司馬徽也沒有因舊事而記恨家族,更是透過觀星秘術,佈局天下,欲助司馬家奪得天下。
司馬家大喜,當即在族中尋找絕頂人才,而司馬防次子,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廣聞,且有大忍胸襟,於是被司馬家派到司馬徽座下學習。
在外人看來,司馬徽素來以天下蒼生福禍為己任,雖隱世在野,但一直心繫百姓,是一個仁善之人傑,根本不像奸佞之徒。
司馬徽深知,眼下亂世英雄、梟雄橫生,倘若他早早爭世,縱使他有超凡才智,能否取得天下,也是個未知之數,甚至很可能敗在如曹操,孫權,呂布等絕世雄主手中。
正是如此,他才藏於暗處,秘布棋子,搗亂天下,同時再培養王佐之才,他座下徒弟,個個驚豔非凡,若是出世,必另天下大變,到時他司馬氏再趁勢而出,隱於一方,暗蓄實力,待時機一到,再鯨吞天下。
再者,當下乃是英雄,梟雄鼎盛之時,這數十年來,英豪多如牛毛,正所謂盛極必衰,二十年後,英豪多逝,尚且殘餘者亦到暮年,再難與司馬氏爭鋒。
司馬徽為替司馬家奪取天下,對司馬懿進行了精心教導,而司馬懿不但深得司馬徽之學術,更與司馬徽的脾性極為相似,心有大志,極善隱忍,這才是司馬氏奪取天下的真正依託!
按照歷史,現在本還沒到劉備知曉“臥龍”,“鳳雛”的時候,司馬徽之所以暗中引導劉備去請諸葛亮,龐統出山,是因為司馬徽要阻止黃承彥將諸葛亮引薦給他的準女婿呂布。
原來,黃承彥自女兒跟隨呂布去了徐州後,少了塊心病,於是更加沉迷於專研陣法,兵法,並暗中在荊州尋找傳人,而諸葛亮有驚天偉略之智,且對黃承彥的兵法,陣法仰慕已久,兩人可謂是一拍即合,於是黃承彥收徒諸葛亮。
一開始黃承彥只是教諸葛亮一些淺顯的陣法,誰知諸葛亮天賦之高,連黃承彥都自嘆不如,諸葛亮不僅學習陣法速度快,有時甚至無師自通,研究出新陣法,那新陣法之妙,就連黃承彥這個天下第一陣法宗師,也被其難倒。
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諸葛亮在學到黃承彥的*分陣法知識後,開始陷入瓶頸,總是達不到運用自如,隨心而變的宗師境界,於是黃承彥便想出了一個題目來引導諸葛亮。
“最大者,為之何物?”
諸葛亮一聽,頓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