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諸葛亮算計周瑜,在劍林埋下伏軍,借用西北銳風,將三路江東大軍燒得死傷大半時。
在長沙城頭,周瑜見三部江東大軍皆成功突破而去,心中大鬆一口氣,彷彿料定勝利天平已完全偏向江東一方。
突兀之間,一陣強風襲來,天色忽變,雲霧驟來,周瑜滿頭青絲被這一陣強風吹得飄揚飛起,周瑜俊美如妖的面容驀然變色,急喚嚮導官前來。
“你可知從長沙望江夏路途中,可有險要地帶,特別是那易燃火的險地?!”
周瑜滿臉急色,皓月般的明目,染起幾分血紅,彷彿變了一個人般,這與平時那無論何等大事,亦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周瑜,迥然不同。
那嚮導官見周瑜這般神態先是嚇了一跳,隨後又聽周瑜之言,腦念電轉,迅疾便想起一處險地,急呼道。
“在長沙城三十餘里外,有一林名為劍林,那處林地廣闊無邊,山川相逼,若遭火攻,縱使百萬兵馬亦必死無疑,只是眼下刮的風向,卻不會威脅到我江東大軍,若是見火起,我江東大軍尚可迅疾逃離!”
周瑜聽言,雙目剎地瞪得斗大,疾聲呼道:“天象有變,今夜必起西北風,彼軍若在劍林設下埋伏,使用火攻,那三萬大軍危矣,左右,快快傳令於城下鄧義,令他速派一部兵馬突破而去,同稟呂蒙等將做好堤防!”
周瑜喝畢,其身邊兩員江東將校立即疾馳下城,引數十從騎,策馬衝出城外。
少頃。那兩員江東將校衝入亂軍之中,尋到在戰圈外正指揮兵馬的鄧義,在其耳邊低聲疾道數句。
鄧義聽言,臉色劇變,渾身不覺打了一個寒戰。速令一部兵馬隨那兩員江東將校望江夏方向而去。
周邊不少劉軍將領見得,正欲撥兵抵殺,卻被劉備阻止,劉備目光透著寒意,冷聲而道:“不必理會,任由其去。軍師早有佈置!”
於是又有一部江東兵馬突破衝開,劉軍兵馬卻未緊追,鄧義見狀,忐忑不安的心,稍安了幾分。速令人回報城內周瑜。
那部江東兵馬疾走飛衝,一路馬不停蹄,奔出十幾裡後,剛至一處坡口,猝然一聲炮響,無數箭矢毫無預兆地從四面八方飛射而來。
霎時間,近半江東騎軍墜落馬下,一彪人馬攔路截殺而出。為首之將正是魏延。
“將他們盡數圍殺,一個不留!”
魏延把刀一招,其部屬隨即趁亂一擁而上。將那支混亂不堪的江東兵馬瞬間圍住,瘋狂剿殺。
不一時,血光宏盛,慘叫聲響不絕耳,這部近二千餘人的江東兵馬,先受伏擊。又遭猛攻,被魏延所引兵馬圍殺殆盡。全軍覆沒!
此時周瑜並未得知,他令鄧義所派的兵馬已被魏延剿滅。而就在那部江東兵馬離開不久,劉備忽然下令撤軍。
鄧義見狀,急令兵士掩殺,趙雲忿然爆發,一槍一馬,即有千軍萬馬之威勢,儼然殺出一條血路,望鄧義飆飛而來。
鄧義嚇得魂魄驚飛,顧不得指揮兵馬,撥馬就逃,劉備趁勢,令各部反攻一陣後,再徐徐退去。
鄧義部屬因無大將指揮,又被劉軍猛殺了一陣,皆是畏戰不敢向前,於此劉備大軍得以安然撤走。
鄧義亦收軍迴歸城內,鄧義入城之後,周瑜立即派人傳見,鄧義急來尋周瑜,剛施禮畢,便聽周瑜疾言問道。
“鄧將軍,你方才派人傳報說,你派去支援呂蒙等將的兵馬,輕易便突破劉軍包圍,望江夏而去,對否?”
“此言不差!”鄧義點頭稱是,心中頗為疑惑為何劉軍不加以阻擾。
周瑜聞言,頓時陷入沉思當中,諸葛亮謀略之高超,周瑜已是心領神會,如今江東三路大軍大有可能已遭埋伏,若說諸葛亮沒有後手,周瑜絕對不信!
可那諸葛亮的後手會在哪裡?按理說諸葛亮設計伏擊三路江東大軍,其優勢已掌控於劉軍手中,為何在如此情勢下,劉備卻又主動命大軍撤退?
周瑜腦中不斷的推算,演練,猝然間,一道靈光從腦中閃過,隨後便見周瑜朗聲大笑起來。
鄧義見周瑜笑得詭異,一時間摸不著頭腦,疑惑不已,周瑜對鄧義耳語數句,鄧義聞言,先是驚駭,隨後亦是大喜。
之後,周瑜找一面貌清秀,與周瑜體型有幾分相似之人,命其穿上大都督鎧甲,然後引數千大軍,鼓譟而行,作萬餘兵馬狀,望江夏疾馳而去。
其後,又是召集城內將領,細細安排一番,而鄧義接到周瑜之命,謹守城池,鄧義心知肩負大任,即令城內兵士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