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道不可,劉備見得亦是勸阻。
諸葛亮卻面色平靜,笑言而道:“諸位不必多心,周公瑾必不會傷害公子,公子但可獨身去見!”
諸葛亮的話,如有魔力,劉琦聞得,頓時鎮定了幾分,策馬徐徐往周瑜而去。
待兩人相近時,周瑜先施一禮,言道:“江東大都督周公瑾,見過公子!”
劉琦面色蒼白,身軀弱不禁風,即回言道:“病軀不能施禮,大都督勿怪!”
周瑜見劉琦這般相貌,頓時吃了一驚,默然無語良久,方才連連向劉琦問話。
周瑜所問,盡是問劉備可有不逆之舉,劉琦一一回答,皆說劉備仁德,周瑜自然不信,心中更是暗想這劉琦無能,其父業已被他人所侵蝕,還矇在鼓裡。
忽然,周瑜話鋒一轉,向劉琦問道:“不知公子繼承父業,統領荊襄九郡,平日負責哪些事務?”
劉琦微微一驚,沉思一陣,如實答道:“勞煩大都督費心,我才能平庸,叔父乃當世人傑,麾下又有諸葛孔明這曠世之才,荊州事務我皆交由叔父!”
“叔父為荊州日夜操練,但卻不願讓我勞累,煞費苦心,為我尋盡荊州美女,好酒佳釀,平日裡,叔父為荊州嘔心瀝血,而我卻過著如神仙般的日子,每每念及叔父大恩,琦心中愧疚良多!”
劉琦一臉感動,彷彿將劉備視做其父,周瑜聽言,心中冷笑不止,暗想道:“劉備果真虛偽至極,其心毒辣,更是堪稱一絕,他表面善待劉琦,為其尋來美女佳釀,實乃故意讓劉琦沉醉在酒色之中,不理政事,好讓他獨攏大權!”
周瑜思慮一陣,便讓劉琦回陣,同時呼喚劉備出來答話,劉備聞言,當即欣然驅馬向前,來見周瑜。
兩人作禮罷,周瑜笑言道:“剛才我已問過公子,劉皇叔果然是仁義無雙,未有貪圖荊州之權,今公子劉琦坐登荊州大位,荊州重歸正統,若我繼而討之,實為不義,我接受兩家休戰聯好,亦非不可,但在此前,我尚有一問,還請劉皇叔答之,再做商議!”
“大都督有話直說,若你我兩家能聯好,實為天下百姓之幸也!”劉備聽言大喜,急向周瑜問道。
周瑜心中冷笑,便是問道:“皇叔雖是公子叔父,但荊州畢竟是劉景升一脈基業,皇叔若取之,是為不義,日後公子若不在,便又如何?”
此言一落,劉備心中頓時翻起驚濤駭浪,不過面上卻全無變化,凝聲而道:“大都督不必多心!我劉玄德絕不會貪圖他人基業,今暫領荊州事務,全乃我兄景升遺命,劉琦賢侄,在一日,我便守一日荊州,若其不在,別有商議!”
“如此最好!若他日公子不在,而劉皇叔強而奪之,我必起兵攻打,即時劉皇叔莫要說我周公瑾不仁不義!”
“理應如此!”
“好!竟然如此,孫劉兩家即日休戰聯好!”
“大都督大仁大義,備敬佩不已,今我於城中早備宴席,還請大都督入城飲宴!”
周瑜聽言,遂即笑起,朗聲言道:“哈哈...我乃軍中統帥,豈可一人獨樂,皇叔若要宴請,還需盡請我三萬江東兒郎!”
雖然孫劉兩家暫且休戰聯好,但在數日前,兩家尚是死敵,周瑜自然不會獨身參加劉備的鴻門宴。
不過周瑜當面拒絕,卻又礙了面子,故而有意為難劉備,劉備一聽,笑容可掬,拱手作揖道:“這是當然!既然孫劉兩家聯好,江東兵士既是自家人,備豈會有忘,不過西陵城難以容納大都督如此之多兵馬,還請江東兵士屈身在城外飲宴!”
周瑜英目剎地眯起,盯了劉備好一陣,挑了挑眉頭道:“哦?原來皇叔早有安排,若如此,周某便恭敬不如從命!”
周瑜言畢,和劉備作揖告辭,便縱馬趕回陣內,與諸將商議一陣後,便命令各部兵馬壓往西陵城下。
而劉備似乎對這新結的盟友,極其信任,大開城門,毫無防備,不過在城內各處,周瑜卻隱隱發覺到,多有弓弩手在暗處埋伏、警戒。
周瑜在暗中亦各做調配,命令軍士不得貪杯,只可飲酒三杯,互相監督,若有超一杯者,即斬!
夜裡,三萬江東兵士在城外飲宴,周瑜引江東諸臣,於城內飲宴,劉備與諸葛亮熱情招待,毫無虛偽。
不過,宴席中雖是表面融洽,但卻處處充滿殺機,孫劉兩家互相提備,周瑜更是一直緊貼著諸葛亮、劉備。
諸葛亮與周瑜皆是千年不出其一的曠世奇才,周瑜的目光充滿針鋒相對的戰意,而諸葛亮目光卻是平淡恬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