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劉表當即派人去新野請劉備至襄陽議事,劉備本欲向劉表使者,打探一些小道訊息,可這使者竟一問三不知。
不解劉表為何突然召見的劉備來尋諸葛亮,諸葛亮聞言,略一沉思道:“主公,近日來,荊州廣傳蔡瑁兵敗淮南之事,想必此番劉表召見必與此有關,若亮料之不差,主公此番前往襄陽,必可獲領兵征戰之機!”
劉備聞言大喜,但很快又眼中閃過憂色地問道:“軍師此言有理,可我那兄長素來頗為防備於我,今番為何讓我獲領兵之權,難道其不憂備假公濟私耶?”
聽劉備如此發問,諸葛亮輕搖羽扇,緩緩而道:“此番若是領軍出征,其所攻者必江東也,劉表素來忌憚江東,時下江東正與曹軍鏖戰,劉表必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若說劉表對主公已無猜忌之心,這絕無可能!想必是有人向其獻驅虎吞狼之計也!!”
劉備聞言,眉頭一皺,當即憂心道:“既如此,若我那兄長欲讓備領兵,備該應之還是該否之?!!”
瞅見劉備皺眉,諸葛亮輕搖羽扇,當即開解道:“主公勿憂!此番之變於主公而言,乃利大於弊,主公若屈居新野一地,則大業難城,相反主公若能於荊州多立戰功,則荊州皆知主公威名,再者,主公可於軍中暗結軍中將領,只待荊州天變,主公便可因勢而起,搶佔有利之資!!!”
劉備聞言,方才眉頭舒緩,心情輕鬆地隨使者趕往襄陽,數日後,襄陽州衙,劉表端坐首位,對堂下一眾文武說道。
“想必諸位已知淮南戰事,荊州與江東有世仇,此番曹孫于徐州大戰,此實乃荊州擊破江東千載難逢之機,我欲出兵江東,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劉表此言一出,堂下頓時沸騰起來,既有贊同出兵者,也有反對出兵者,眾人各抒已見,大聲喧譁著,欲要勸說對方放棄己方立場。
劉表見狀,頓時眉頭一皺,再看向劉備,只見劉備雙目微眯,靜立一旁,彷彿此間之事,與他無一絲關係。
劉表心中一動,當下高聲問道:“不知玄德有何高見?”
劉備見劉表特意點到自己,臉上佯露驚訝之色,然後很肯定地答道:“臣下贊同使君出兵之議!!!”
劉表聞言,微微一喜,當下介面道:“便請玄德講解一番可出兵之由!”
劉備應聲稱諾,然後娓娓而道:“荊州與江東有世仇,此番荊州出兵淮南更是犯了江東忌諱,即便荊州不趁其與曹軍大戰之機出手,待戰事一了,江東依舊會出兵荊州,以報奪疆之仇!”
“既然荊州與江東一戰在所難免,何不趁江東兵力空虛之際,主動出擊,如此,荊州將有大利可圖!!!”
劉備此言一出,堂下眾人紛紛出列附和,劉表見狀,知時機成熟,於是高聲喝道:“劉玄德聽令,我命你統兵兩萬,擇日自江夏出兵江東,你可願意?!!”
劉備聞言心下一喜,可身子卻佯裝一震,然後皺眉應諾,劉表將劉備的反應一一看在心中,臉上喜色上湧,隨後又是開口說道。
“我聽聞玄德麾下有一謀士名為諸葛亮,此人據說有過人之智,驚天智謀,我想向玄德借其相助德珪,不知玄德意下如何?”
劉備聞言身子又是一震,不過,先前那次是假,這次卻是真的略微震驚,他想不通劉表將諸葛亮支離自己身邊,有何目的。
就在劉備準備拒絕時,一蔡氏臣子見劉備久久未有回應,當即出列,怒聲喝道:“劉備,你食主公之祿,今主公欲向你借一下屬,為何久久不答,莫非欲駁主公臉面耶?!!”
此言一出,直接將劉備逼向了角落,劉備雖心中極其不願,但還是點頭應承下來。
再見諸葛亮時,劉備急向諸葛亮問策道:“軍師,此番前往襄陽,備似乎被算計了一番,如今軍師即日將前往淮南,不知備當以何策應對江東之局”
諸葛亮聞言,略一沉思後答道:“主公勿憂,江東如今強兵猛將皆出,主公有云長、翼德相助,此去當可建功,不過,江東雖兵乏將缺,但依舊不可小覷,主公此去獲得些許戰功即可,切勿深入江東,觸其底線!”
劉備點頭應諾,隨後又是憂慮道:“此次出戰江東,以速戰、速勝為妙,不知軍師可有妙計教我?”
諸葛亮聞言,當即哈哈大笑道:“主公與亮真乃心意相通矣!臨戰之時,主公可解開此錦囊,內有妙計相助主公!!!”
接過諸葛亮給的錦囊,劉備大喜,臉上的憂慮之色頓失。
數日後,江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