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劉備在豫章郡被陸遜算計,損兵折將,差點連張飛都掛了,頓時勃然大怒,當即指揮萬餘兵馬強攻南昌城。
南昌城本就城堅牆厚,加之有陸遜這個大能防守,一時間固若金湯,劉備強攻數日都毫無戰果,加之江東援兵陸續趕到,劉備不敵,被迫退軍回江夏。
這邊劉備於豫章大敗的訊息傳回荊州,頓時荊州震動,眾人皆是大罵劉備無能,而劉表看著戰報,更是氣得當場吐血。
不過,這僅僅只是開始而已,數日後,朝廷忽然下令,重賞劉備牽制江東之功,封予其徵南將軍之職。
就在荊州官僚都在驚疑間,忽然在荊州各郡各縣,多有謠言傳出,言劉備新得一員曠世之才,臥龍諸葛亮。
前番劉備襲得柴桑,乃是用了此人之策,若是之後繼續有此人相助,豫章之敗,絕不會發生。
劉備得此人,如虎添翼,如魚得水,欲要聚成大勢,先前已在新野招兵買馬,準備趁劉表病危,奪下荊州,作為根基,以圖大業。
而曹操表面上是因,劉備牽制江東之功而封賞於他,實際上則是擔心,劉備在諸葛亮輔佐下偷襲中原,故而重賞劉備,以作安撫。
當這些荊州官僚,聽得昔日那顛沛流離的劉備,如今所成勢力,已令曹操這絕世雄主亦有所忌憚,不免個個都是唏噓驚歎不已。
同時不少人,暗地裡亦有所期待,希望劉備當能成為荊州之主,帶領荊州豪傑爭霸天下。
不過對於蔡瑁、蔡氏來說,近日的謠言卻令這倆兄妹近乎瘋狂。
卻說,蔡瑁在淮南領兵,諸葛亮受命來援,雖對其恭敬,卻未替其出謀劃策,不過即便諸葛亮獻策,蔡瑁亦定不敢用。
就在蔡瑁於淮南清閒無比時,突然接到妹妹蔡氏的密報,劉表已病入膏肓,命在旦夕。
當下蔡瑁命族中子弟為副將,統領廬江郡兵馬,而他則星夜趕回荊州,為掌控荊州早做準備。
只是蔡瑁剛一離去,諸葛亮便發現其中異常,當即亦是遁走江夏,欲尋得劉備。
這邊劉表深感自己時日不多,當即命人尋來蒯越、蒯良商議寫遺囑,依劉表之意是立長子劉琦為荊州之主,不過又擔心蔡氏不服作亂,便欲令劉備輔佐長子劉琦。
文書寫好,交予二人之手,蒯越、蒯良領命辭去,忽遇蔡瑁截住去路。
蔡瑁怒目而視,問之前事,時下,劉表將逝,蔡氏一族可謂在荊州隻手遮天,蒯越、蒯良兩人畏懼蔡瑁對其痛下死手,不敢隱瞞,當即將前事盡告。
蔡瑁聞之大怒,先安撫蒯越、蒯良兩人一番,然後索要遺囑,蒯越心中自有思量,爭先告道,劉表剛才只是口述,並未寫以文書。
蔡瑁以為蒯越不敢欺瞞,當即信了幾分,隨後來尋蔡氏商議,蔡氏得知,劉表竟欲讓劉琦為荊州之主,哪裡甘願,當即令人關上內門,使蔡瑁、張允二人把住外門。
時劉琦在江夏,知父病危,來至荊州探病,方到外門,蔡瑁與張允擋住喝道。
“公子奉父命鎮守江夏,其任至重,今擅離職守,倘江東兵至,侵犯江夏,如之奈何?若入見主公,主公必生嗔怒,痛喝責備,病將轉增,非孝也!公子宜速回,莫要耽誤!”
劉琦立於門外,進入不得,大哭一場,劉琦身為劉表長子,四周兵士見此悲涼之景,卻視若無睹,皆無動於衷。
真可謂是人情冷淡,劉琦哭罷,於城內尋找重臣,望能相勸蔡瑁,讓其相見其父,但這些荊州重臣,卻無一例外,皆以各種理由推搪。
劉琦正是無計可施,忽遇蒯越、蒯良兩人,兩人暗予眼色,劉琦大喜,先且回去驛站。
當夜,劉琦來到一處隱秘之地,四處無人,夜色正黑,忽然間,兩聲跪地聲響起,劉琦回頭一望,正見蒯越、蒯良兩人跪地泣拜道。
“我等兄弟為保家業,助賊為惡,自知罪孽深重,實無面目相見公子!時下主公危在旦夕,不久將逝!蔡氏欲攏大權,奪取荊州基業,公子宜再等些時日,待皇叔領兵回襄陽,再求其相助!”
“我父一死,我必亡也!”
“公子不可喪志,劉皇叔仁義,定會出手相助!”蒯越一聽,連忙勸道。
劉琦萬念俱灰,痛苦搖首道:“只怕叔父不願插手他人家事!不願助我!”
“非也!主公立有遺囑,令劉皇叔助公子登荊州之主大位,此乃關乎荊州存亡之大事,劉皇叔豈有不出手之理,公子不若持此封文書,星夜趕去皇叔軍中!劉皇叔仁義無雙,必會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