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李斯為助秦二世胡亥穩固天下,下令賜死秦世子扶蘇、大將軍蒙恬之事呼?如今荊州與當時時局頗為相似,將軍何不效仿之?”
張允露出一個冷笑,蔡瑁見之,彷彿有些明悟張允之意。
“公言下之意,是教我密不報喪,暫時遮掩劉表已死,然後假下劉表旨意,賜死劉琦和劉備二人!這隻怕劉琦、劉備並無扶蘇、蒙恬那般忠心、愚昧!況且蒙恬乃忠義豪傑,劉備卻是亂世奸雄!”
蔡瑁眯著雙目,帶著幾分疑慮而道,張允心中早有思量,迅疾回答道。
“若要將其賜死,劉琦、劉備自然不會領命,但將軍可借劉表之令撥其爪牙,畢竟劉表才是荊州之主,大耳賊此時麾下兵馬,幾乎皆是荊州之兵。”
“將軍可先下令,命人將大耳賊麾下荊州之兵盡數調離,然後同時再下一令文書,將劉琦江夏郡守之位撤去,再派一心腹之人趕往江夏收攏其權。”
“如此一來,劉琦、劉備兩人爪牙盡拔,將軍便可趁勢出兵將其剿滅!到時將軍再宣告遺囑,輔佐二公子劉琮接領荊州之主大位,如此荊州局勢可穩矣!二公子年紀尚少,凡事對將軍必言聽計從,如此荊州所屬…”
張允說到這裡,蔡瑁卻忽然發起大笑。
“哈哈哈!好!好!好!若是到時果真如公之所料,我必不辜負於公!!!”
張允聽言亦是大喜,拱手作禮,先謝過蔡瑁,此時劉表已死,無人再能壓制蔡氏,蔡氏勢力之大,在劉表尚在世時,荊州大多官僚已是忌憚如虎,如今劉表一死,這些荊州官僚,更不敢觸怒蔡瑁之威。
於此,荊州大權盡落於蔡瑁之手,蔡氏勢鼎荊州,已是勢不可擋!荊州將會換主,即時蔡瑁為穩固大權,必提拔一些心腹之人,執掌大權,這等大好時機,張允豈會不牢牢抓住!
蔡瑁費盡心思,想方設法,欲奪荊州大權,殺劉表已成第一步,第二步則是依張允之計,即日施行。
蔡瑁效仿劉表字跡,寫下兩封文書,遣使派往江夏,同時又命張允,趕往江夏,統領江夏大權。
數日後,襄陽城內,人心惶惶,時劉琮年方十四歲,頗為聰明,眾臣不知如今時勢若何,故請劉琮出面,來見蔡瑁。
此時,劉琮並未知得其父母已亡之訊息,但隱隱間亦察覺不妥,劉琮甚是老成,畢恭畢敬先對蔡瑁先施長輩之禮,然後再詢問其心中之疑。
蔡瑁未有隱瞞,即將時下局勢一一告之,當然,蔡瑁隱瞞了事實,只是說劉表數日前已經逝世,而其母蔡氏傷心欲絕,亦隨劉表而去。
劉琮聞言大驚失色,即跪下痛哭而嚎,哭得甚是淒厲,蔡瑁冷眼視之,在旁安撫一陣,劉琮泣聲而道。
“我父母竟已逝世,舅父為何不作報喪?讓兩人尊靈入土為安?”
蔡瑁臉色一寒,遂向劉琮說道:“我之所以如此,全為賢侄!”
劉琮雙目一瞪,滿臉淚跡的臉上盡是複雜之色,蔡瑁眯了眯眼,眼內帶有幾分怨恨之色。
“賢侄可知,主公遺囑可是令你兄長劉琦,接領荊州大位!”
劉琮一聽,渾身一抖,牙關打顫,一直以來,他都以為在其母,還有手執荊州兵馬大權的舅父蔡瑁幫助下,其父一死,荊州之主之位十有*定屬於他。
劉琮萬萬未有料到,劉表竟然會選擇了劉琦!蔡瑁見劉琮滿臉恐懼、不可置信,冷然一笑,遂而又道。
“你兄長劉琦,生性懦弱,素來與劉備交好,若讓他接領荊州大位,荊州大權必落於劉備之手,劉備與我蔡氏一族勢如水火,而賢侄你乃我親妹之子,試問劉備為攏固荊州大權,豈能容你我二人!”
“舅父,那該如何是好?!!”
蔡氏與劉備的恩怨,劉琮豈會不知,劉琮一時失了分寸,連忙抓著蔡瑁的衣袖急聲問道,蔡瑁面色冰寒,緩緩說道。
“賢侄若要保命,除領荊州之主之位一途,別無他法!“
“可我父棄世,我兄現在江夏,更有叔父劉備領兵在外,舅父欲立我為主,倘兄與叔聯手興兵問罪,如何解釋?”劉琮一聽,先是起了幾分喜色,不過很快又畏懼地問道。
蔡瑁臉色平淡,遂將其與張允商議之策告之劉琮,劉琮聽言,心中大定,嘴角亦不覺翹起幾分狂喜的笑意。
“賢侄你且安撫荊州文武之心,一切有舅父我為你定奪。”
蔡瑁話音落下,劉琮即跪拜在地,謝過蔡瑁大恩,蔡瑁見劉琮這般,心中亦起幾分笑意,劉琮越是依賴他,日後便越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