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地,任一邊都被兩角所夾,較易受攻擊,起家要難一些,而一中原,指的是河南,河南乃華夏腹地,最易四面受敵,想從此起家,可謂是難上加難。”
“因而,要成大事,必先取四角之地以為基業!徐州、青州、淮南都非四角之地,這亦是當前我軍受四方圍攻的根源之一!”
眾人聞言,紛紛陷入沉思當中,之前眾人皆少有考慮地緣因素,此次聽呂布如此分析,方才發現問題所在。
當前呂布的地盤,幾乎被曹操和孫權的地盤包圍,曹操要想一統天下,必先一統北方,要想一統北方,必先滅掉呂布這一最大阻礙。
再加上,徐州、青州離許昌甚近,猶如兩根尖刺般,倒懸在曹操喉嚨前,尖刺不除,曹操無法揮軍遠征。
因為曹操需時刻緊惕,遠征一起,呂布是否會來自己老巢喝茶,順便將天子劫胡,也來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
同樣,呂布要擴張,最便利而又最危險的便是打曹操地盤的主意,呂布、曹操實力相近,若決戰,要不就是兩敗俱傷,要不就是一方慘勝,這都不符合雙方的利益!
呂布和曹操若因爭奪中原統治權,而傾勢大戰,那此戰之規模必定會遠勝袁、曹決戰,呂布和曹操都不似袁紹那般不禁打,兩人都是打不死的小強,都是人傑之中的梟雄。
若無外力干涉,大戰必定遷延日久,即使有人僥倖勝出,勝出一方,在五年以內,亦休想恢復實力,繼續參與霸權爭奪!
如此一來,無疑將給孫權、劉備以無盡機遇,對劉備而言,諸葛亮獻予劉備隆中策,劉備勢力可謂是戰略目標異常明確:奪荊州,取益州,出蜀地下雍涼,出荊州取中原。
以諸葛亮逆天的全才能力,加之少了來自統一北方的阻礙,劉備的實力必能會勝過歷史上的蜀國。
歷史上蜀國之所以越打越弱,最後被滅,一是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使得蜀國只有從漢中一處北伐,蜀道難,統一的魏國只需用數州之地,便可擋住蜀國傾國來攻。
試想,若在曹、呂大戰結束前,諸葛亮謀得益州,即使失去荊州,他也可以從容出漢中,北伐中原。
馬氏父子、韓遂之流雖有西涼強兵,但人才缺乏,綜合實力偏弱,不會是諸葛亮的對手,而曹操被呂布拖垮,亦擋不住諸葛亮入主雍州,進而南下中原。
對於江東勢力而言,曹、呂決戰,江東至少有三條明路可走,其一,自淮南起,步步蠶食長江以北之地,與曹、呂虛以委蛇,坐山觀虎鬥。
其二是,趁曹、呂決戰,全力奪取荊州,此刻,劉表未死,劉備、諸葛亮受到以蔡瑁為首的荊州本部勢力制肘,很難擋住江東傾勢來攻。
其三是,若取荊州不順,可先取交州,一統東南,並收服山越一族,若早得此二處臂助,江東實力又將強於歷史上之東吳。
若劉備勢力、孫權勢力皆強於史上蜀國、吳國,那呂布的王圖霸業之夢,將很難實現。
呂布這些想法,雖無法全部告知堂下一眾文武,畢竟這其中許多推測皆基於歷史。
不過,龐統、賈詡、高順、臧霸等人皆心志通達之輩,呂布丟擲這個引子,無疑讓眾人對未來格局演變,對未來之路的規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會議結束良久後,呂布的話卻一直縈繞在眾人的腦海中,這也為之後呂布基業順利遷移,打下了思想基礎。
龐統本欲隨眾人一起離去,卻被呂布叫住:“士元且慢,我有要事與你說!”
龐統當即回到書房,兩人落座,呂布將陳宮遺信遞給龐統,龐統看到信封上那個大大的敗字,心下疑惑不已。
隨後,龐統小心地拆開信封,先是迅速地瀏覽一遍,瀏覽過程中,龐統的反應精彩至極,或蹙眉嘆息或拍手叫好,亦或沉默不言。
看完一遍,龐統再次從頭開始,一字一字的讀了起來,近半刻鐘後,龐統將書信遞還給呂布,低聲嘆道:“天妒英才!公臺真乃股肱之臣也!”
聽龐統如此評價陳宮,呂布亦是惋惜不已,重生以來,除了妻子嚴氏、貂蟬、呂玲綺,陳宮、高順無疑是呂布心腹中的心腹,這一點,誰也無法與其相比,就連張遼這個史上光彩照人的名將,亦不能!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呂布在重生之初,才敢數次獨行於外覓賢,將家業完全託付給陳宮!
遺信中,陳宮提到一點,那便是借遼東攻打呂軍之機,以復仇的名義,光明正大地征伐遼東。
遼東乃是一邊角之地,由於遠離中原,多有士人避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