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回見劉備,具告諸葛亮妙計抵擋江東大軍之事,劉備聽得正是震驚,忽聞哨馬回報。
“趙將軍與蔡瑁、鄧義交鋒,趙將軍麾下兵馬被圍甚急,城內連番增兵,我軍抵敵不住,若是再不去救,只怕...”
劉備聽言大驚,張飛忿然上馬,便請劉備分兵兩路,殺去救援,於是張飛在左,劉備在右,殺奔前來。
蔡瑁見後面喊聲起,慌忙退入城中,鄧義只顧引兵圍殺張飛,不知劉備、張飛殺來。
就在此時,趙雲猝然爆發,急攻鄧義,鄧義被殺得險象環生,連忙拔馬而逃,張飛欲去追殺,一眾蔡氏兵馬拼死攔阻,擋回趙雲。
趙雲急難突破,隨後劉備、張飛趕至,三人舞起三般兵器,大殺一場,殺得蔡氏部眾抱頭鼠竄,慘叫不止。
劉備遂收兵回寨,趙雲亦引其部回去北邊營寨,而蔡瑁眼見江東兵馬多日未到,心中頗有憂慮,急尋鄧義、淩統商議。
鄧義和淩統兩人目光對視,暗暗交流,鄧義早暗中投誠了江東,此時似乎與淩統有了什麼共同的想法,兩人眼色交流畢,鄧義先言。
“時下戰況有變,若不決一死戰,如何守得此城?諸葛亮多謀,江東大軍必是被其阻攔,蔡將軍不可坐以待斃,當因出奇策挫其軍心,已爭取時間!”
蔡瑁聽言臉色一凝,遂向鄧義急問道:“鄧將軍所言甚是,不知可有破局妙計?!”
鄧義眼神一定,望向淩統,淩統冷然笑道:“區區小賊,何須忌憚,來日我領一軍搦戰,詐敗,引轉城北,城內再以一軍衝出,從中截斷,便可獲勝也!”
蔡瑁聽言,微微沉思,多有顧慮,鄧義在旁卻是應聲附和道:“凌將軍此計是妙!眼下諸葛孔明不在彼軍中,劉備如斷雙臂,此計必可行也!!蔡將軍乃軍中統將,若能取之一勝,必能大震軍心,還請蔡將軍明日引兵衝出助戰!!!”
蔡瑁聽到諸葛亮不在軍中,頓時信心大漲,頷首而道:“自然如此!明日且看我如何大敗大耳賊!!”
三人商約已定,各自調配,自然不在話下,次日,淩統引數千人馬,搖旗吶喊,出城搦戰。
張飛聽聞斥候來報,與劉備相視一眼,立即上馬引一軍出迎,兩陣對圓,張飛更不打話,提槍便來與淩統交鋒。
淩統策馬迎住,與張飛戰不三合,淩統詐敗而逃,繞城而走,張飛冷然一笑,盡力追之,猝然城中一軍截住,正是蔡瑁引軍殺出。
張飛提槍混殺,淩統即引軍復回,把張飛圍在垓心,進退不得,張飛見四周都是蔡氏兵馬,頓時豹眉一凝,鐵槍上下翻飛,狂刺猛掃,左突右衝,殺得蔡氏兵馬波開浪裂。
張飛眼見軍內蔡瑁,頓時豹目爆出兩道濃烈殺氣,即飛馬衝飛而去,蔡瑁見張飛殺來,嚇得魂魄驚飛,忙向淩統呼救道:“凌將軍快快來救我!!!”
淩統聽言,詳裝急狀,厲聲吆喝,卻是在亂衝亂撞,眼見張飛即將殺至蔡瑁面前,蔡瑁急拔馬逃去。
就在此時,只見一隊騎兵從湘江旁側殺出,當先一員大將,挺槍躍馬,正往蔡瑁衝來,蔡瑁見那人英武俊朗,白盔白馬,認出正是趙雲,頓時嚇得不寒而慄。
原來趙雲在北邊營寨,聽得長沙城廝殺之聲,立即點齊寨內騎兵,趕來援助。
前有趙雲,後有張飛,蔡瑁進退不得,搖首相望,眼見兩人將到,一股涼氣頓時從腳底升入腦門,渾身冷得如墜寒潭之底。
“奸賊,納命來!!!”
“死!!!”
趙雲、張飛齊齊喝起,龍膽亮銀槍轟然刺出,鑌鐵長槍悍然猛掃,兩柄神兵皆往蔡瑁殺去。
“噗嗤~!!!”
龍膽亮銀槍最先飛至,正中蔡瑁心窩,蔡瑁雙眼暴起,眼珠凸出,同時間,那鑌鐵長槍掃至,其勁力浩大,霎時蠻橫將蔡瑁的軀體掃斷為兩截。
蔡瑁一分為二,上半身沖天飛起,血雨暴飛,死相恐怖至極,四周蔡氏兵馬看得眼切,眼見蔡氏支柱被殺,頓時怒恨滔天,個個都是勇不畏死,竭斯底裡地往趙雲、張飛撲去廝殺。
唯獨淩統在旁冷笑不止,暗暗策馬退出戰圈,雖然這兩部蔡氏兵馬拼死而戰,但在趙雲、張飛這兩員絕世猛將猛擊下,紛紛陣散敗退。
淩統見勢大喝道:“蔡將軍已死,諸位何不留存有用之身,靜待復仇之時?!!”
淩統喝畢,不少蔡氏將校紛紛從仇恨中漸漸回覆理智,隨後淩統又令各部兵馬隨他退走,各蔡氏將校皆是依從,指揮其部緩緩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