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略一停頓,見三人色變,心下滿意,又是言道:“諸侯者,無一時之仇敵!曹操乃世之梟雄,到時若與江東聯合,分割荊州之地,我等若受曹、孫大軍前後夾擊,必敗無疑!!”
此言一落,劉備、張飛、趙雲三人皆是心頭一震,劉備更是不禁打了一個寒戰,若局勢真如諸葛亮所言,縱使他有神仙來助,亦難力挽狂瀾!
劉備臉色一緊,速問道:“依軍師之見,我等又該若何?!!”
“捨棄長沙、桂陽二郡方可!周瑜若得此二郡,必然大喜,畢竟其在荊州已取根基,不過,我等還需敗其一陣,讓其不敢輕視我等!那時,只要我等力保江夏,周瑜見攻取江夏耗費巨大,必起罷兵之意!”
“即時,我等雖失長沙、桂陽二郡,但亦可保留荊州七郡,主公抓緊時日,招兵買馬,穩住局勢,建立根基,此為壯士斷臂,以保日後大局,到時且觀天下大局如何,亮自有謀策!”
諸葛亮晧目熠熠發光,朗聲而諫,劉備亦明諸葛亮言中之理,而此時在旁側的張飛卻還不依不饒地說道。
“軍師嘴巴說得厲害,眼下長沙城已被周瑜所佔,城內如此多兵馬,我等如何將其大敗?!”
諸葛亮聽言,眉頭微微一挑,帶著幾分戲謔之色而道:“三將軍先前不已設計教得?”
張飛一聽,環眼大瞪,一臉不明所以,隨即低頭沉思,甚是苦惱,劉備見畢,笑道:“軍師既然有計,何必捉弄我這三弟!”
諸葛亮輕搖羽扇,搖首笑道:“非也!三將軍先前有言,教主公分兵兩部,一部拖住城內江東兵馬,另一部暗中往江夏進發,趕往援救,此計善也!”
“軍師莫要笑話三弟,這般笨拙之計,周公瑾如何不能識破!”
“哈哈哈...主公豈不聞大智若愚!此計雖拙,但卻是大妙,若那周公瑾得知我軍佈置,必然識破,到時他斷然分軍急破,往後掩殺!”
“此地往江夏之途,西北方向有一林名作劍林,此林面積甚廣,千軍萬馬亦可埋伏此內,我早觀天象,料得兩日後,西北方向必起狂風,到時再如此如此,彼軍必然大敗!”
諸葛亮即起驚天妙計,劉備、張飛、趙雲三人聽言,驚為天人,詫異不止,張飛更失聲呼道:“原來軍師這多日無事,全在等候這西北風啊!”
“哈哈哈...三將軍聰慧,一言道出其中奧妙!”
諸葛亮燦然而笑,張飛被贊得甚是不好意思,饒著頭傻呵呵地在笑,劉備、趙雲二人相視一眼,亦是笑起。
諸葛亮即聚帳下諸將聽令,命張飛、廖化、陳式三將,領兵一萬當夜三更整兵,五更出發,望江夏而去。
到達劍林,張飛於林中中央分兵四千埋伏,廖化、陳式於林中左右,多帶硫黃焰硝引火之物,還有在四處堆起草堆,但聽聞廝殺聲起,立即在林中左右縱火燒林。
而趙雲與劉備則引剩餘兵馬,日夜分兵於城下喝戰,計中安排,大概如此,各將領命,各做安排。
諸葛亮分撥已定,且看其計成與不成,當夜三更,劉軍營寨忽起動盪之聲,在寨外打探的江東斥候聽得,急望劉軍營寨打探。
到了五更之時,江東斥候駭然發現,劉軍營寨竟有許多兵馬撤離出寨,望江夏方向進發,江東斥候探尋畢,大驚,忙往城內而跑,稟告周瑜。
次日拂曉剛起,周瑜於郡衙議事,忽有斥候來報,具說昨夜劉軍分兵之事。
周瑜聽言,嘴角翹起幾分不屑之意笑道:“哈哈哈...荊州之人皆說諸葛孔明料事如神,我卻說他後知後覺,他竟然此時才發覺我會出兵攻取桂陽、江夏,妄圖出兵去援,豈不知為時已晚矣!”
周瑜話音剛落,忽又有兵士來報,城外有大部劉軍兵士前來喝戰,周瑜一聽,更是確定心中想法,謂諸將道。
“這必是諸葛亮有意出兵攔阻我軍,唯恐我等已知其計,出兵掩殺,諸位且聽我計,看我如何令其兵敗將亡!”
周瑜臉上盡是燦爛笑容,自從與諸葛亮對戰起,周瑜在其手中,連番失利,對於周瑜這般傲然之人,這簡直是不可磨滅的恥辱。
周瑜此時正急要一場大勝,來證明自己還是天下第一智者!周瑜彷彿極其迫不及待,當下聚集一眾將士。
周瑜下令,將大軍分成四部,呂蒙引一萬兵士從東門殺出,淩統率一萬兵士從北門衝出,蔣欽領一萬兵士從南門破出,韓當引一萬兵士從西門急殺而出。
周瑜則領剩餘兵士據守在城,又吩咐道,除南門兵馬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