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新書《帝心證道》,求點選,求收藏,求推薦,謝謝!
諸葛亮嘆了一聲,徐徐而道:“此一時,彼一時也,時下北晉已奪下大半西川之地,我蜀漢已兵力空虛,遭其圍困於成都!”
“而曹操聚合兵眾,正大舉伐吳,此下想必曹魏與東吳已然交戰,待魏人、吳人得知,北晉有這般厲害軍器時,只怕東吳已難保矣!”
“待那時,如若我蜀漢亦兵敗成都,北晉便能取得西川,盡得蜀地,待曹魏平定東吳,北晉、曹魏兩國鼎立,呂布有此軍器在手,卻又不怕曹魏來攻,只要據守邊疆,待數年之後,蓄勢待發,恐怕不出一年間,曹魏必敗無疑!”
諸葛亮此言一出,眾人皆大吸一口涼氣,張飛環目血紅,忿然喝道:“我蜀國與北晉乃國仇也,勢不兩立,難不成要在此坐以待斃耶?”
“此事亦非並無半點生機,如若遣一將,突破而出,將其中利害迅速告之曹操,曹操若能看清時勢,必與東吳暫時休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兵北晉!”
“同時,教東吳出兵援助於蜀,如此一來,北晉腹背受敵,自當勢敗瓦解,只不過其中功成機會,實乃萬中無一爾!”諸葛亮緩緩閉起雙眸,凝聲而答。
諸臣聽後,亦皆覺得此事難成,畢竟曹操對東吳勢在必得,如今又佔據大利,豈肯但聽一席話,便休止戰事!
就在這時,張翼雙眸如同火炬,慨然而出,厲聲而道:“天下無難事,事在人為爾。如今國有大難,我等當拼死相搏,某雖不才。願效以死命!”
張翼話音剛落,席中一人大笑走出。一身坦蕩之氣,拱手凝聲而道:“伯恭所言極是,某願同往,勢必完成使命!”
諸葛亮聞言,定眼視之,正是侍中孫乾,孫乾頗有口才,時年曾為劉備遊說四方。當初劉備進荊州,便是孫乾前往。
諸葛亮見是孫乾,心中一喜,當即與二人囑咐道:“伯恭、公佑皆願為國赴死,實乃我大蜀之幸也,茲事體大,事不宜遲,你等速速整備行裝,今夜出發,務必儘早將此事傳予曹操!”
孫乾、張翼一聽。神色一震,齊齊拱手,慨然應諾。諸葛亮遂取紙筆,寫書一封,交付張翼。
張翼接過書信後,與孫乾對視一眼,便拜退而出,前去準備,諸葛亮為防萬一,教關興引白耳精兵一同護送,提備晉軍攔截。
卻說張翼與孫乾整備完畢。時值三更時分,關興引兵先出。張翼率領數百精騎,與孫乾尾隨而行。
在城外尚有不少晉兵斥候打探。忽然成都城內,一陣疾響,關興引兵倏然而出,晉兵斥候見得,急忙趕回通報。
關興引兵速進,張翼率兵緊隨其後,行了七、八里後,來到一處山脈某個山腰處,忽聽得喊殺聲突起。
關興聽得這般聲勢,便知定是晉人引兵殺到,急與張翼喝道:“伯恭此去望東南方向而走三、四里路程,有一條小徑,剛好可通往廣漢,你從那裡引兵速進,我卻望大路而走,為你調開兵馬!”
“可若是如此,但有萬一,安國定遭滅頂之災!”
“國如累卵,危在旦夕,我等身為蜀國之臣,怎能惜命?伯恭不必多慮,速速去吧!”
關興厲色一喝,張翼一咬牙,亦知得其中大義,拱手一拜,道了一聲保重後,便勒馬朝著關興所指的方向進發。
關興見張翼離開,口中喃喃幾句,然後眼眸一瞪,厲聲喝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諸位兄弟何不效以死力?”
關興聲若轟雷,數百白耳精兵無不高舉兵器,齊聲大呼,關興猛勒馬匹,義無反顧地望大路而走,竟有雖百萬之眾,我亦往之的悲壯豪氣。
卻說,龐統引軍在成都城外三十里處扎據,自那日轟天雷顯現後,龐統便吩咐各部斥候,在成都四周打探,萬萬不可讓蜀人逃出城外。
龐統心中明悟,一旦轟天雷公諸於世,會帶來何等風波,成都一日未破,這風聲無論如何是不可以走漏半分。
龐統下達嚴令,此下聽聞有一部蜀兵欲要突破,各部兵馬急往探索,少頃,在大路上一彪人馬齊聲大吼,聲勢浩蕩而來。
晉兵聽得,急蜂擁湧去,關興為爭取時間,還有不令晉軍生疑,這個時候是萬萬不可撤去的。
關興大喝一聲,策馬狂飆,手中大刀迅疾飛舞,口中喝道:“嗷嗷嗷,擋我者死,快快讓開!!!”
關興舞動大刀,赫然突進,晉兵一時無備,被殺個人仰馬翻,關興左突右衝,竟望人潮深處徑直殺去。
在關興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