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君!”
“‘鬼才’郭奉孝放蕩不羈,行事不拘小節,陛下卻待其如若手足兄弟,真心相待,對其言聽計從,此中,全因郭奉孝真心待主。”
“日後呂子明若投陛下麾下,只要赤膽伺候,我等不負君,君必不會相負!”虞翻侃侃而言,曹操面色連變,心頭大顫。
虞翻提及郭嘉,心中不由起了一陣莫名的溫熱,眼中的冷色剎時撤去,嘆聲而道:“看來普天之下,除了奉孝外,知朕者,還多了一個呂子明啊!”
虞翻心頭大喜,面色肅然,拱手重重一拜:“如今天下局勢,有盡歸大魏之趨,我與呂子明,傾心相投,願早日結束戰事,救東吳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否則一旦前線落敗,陛下數十萬大軍殺入東吳國境,東吳必然民不聊生,實為某等所不忍,此心日月可鑑,豈有詐乎?!”
虞翻說罷,一直在旁沉吟不語的淩統,連忙跪下,慨然喝道:“末將願以性命相保,還望陛下莫要多疑,此實乃天欲助我大魏得東吳矣!”
曹操聞言,終於心頭定下,捂掌大笑,連聲道好,“哈哈哈,好好好!若公績、仲翔、子明能建立大功,助朕奪得東吳,他日受爵封王,必在諸人之上!”
虞翻聽言,卻是淡然應道:“某等非為爵祿而來,實應天順人爾!”
曹操聞之,對虞翻更為敬佩,遂取酒招待,少頃,有人入帳,於曹操耳邊私語,原來卻是曹操喚人取酒時,暗中派人通報劉曄,再問其今日細作所探之詳實。
曹操此下再聽一遍,並無察覺端倪,顏色頗喜,虞翻目光爍爍,眼下看了,心中冷笑,卻是暗自腹誹道:“看來老賊已信我投降之事也!”
之後,曹操又與虞翻細細商量其中細節,商議定後,曹操教虞翻等候將令,便教虞翻歸去。
虞翻受命退下,臨走前與淩統暗打神色,淩統會意,一絲厲光從眼中一閃而過,當夜,曹操又下達軍令,喚軍中鐵匠,連夜打造連環大釘,鎖住船隻。
諸軍聞之,俱各喜悅,曹操本欲大舉進攻東吳水寨,卻不料麾下第一謀士郭嘉忽然病倒,兼之江上大風忽起,兵士大多水土不服。
曹操正是煩悶戰事拖延之時,東吳參贊虞翻,夜渡魏軍大寨,卻是帶來天大的好訊息,不但告之曹操,他與東吳大將呂蒙有降魏之心,更教鐵鎖船隊,以克風浪之法。
虞翻口齒伶俐,急智過人,曹操並不知其中奸計,信以為真,且看後事如何?
卻說數日後,水軍兵馬都督淩統、于禁,一同入帳,跪伏在地,齊聲向曹操請道:“回稟陛下,軍中大小船隻,俱已以鐵鏈、大釘,配搭連鎖停當,旌旗戰具,一一齊備,請陛下調遣,剋日進兵!”
曹操聞言大喜,遂出帳與淩統、于禁等將,趕至水軍中央大戰船上坐定,喚集諸將,各發聽令。
只見江上岸上,人潮湧湧,佇列紛紛,整齊而又雄壯,一片肅殺之氣,瀰漫天地之中,如此雄師,普天之下僅有幾何?
眺眼望去,豔陽高照之下,顏色分明,刀槍蔽日,各大小船隻用鐵鏈、大釘互相扣住,風浪席捲,潮起潮落,船隊穩若泰山,紋絲不動,宛如片山群巒,遍蓋江面,又如於水中的移動陸地,真可謂是驚世駭俗,壯觀秀麗。
只見魏軍數十萬兵馬,分為水旱二軍,又俱分顏色旗號,水軍中央處,黃旗淩統,前軍紅旗于禁,後軍紫旗李通,左軍青旗夏侯楙,右軍白旗曹真。
又見陸上馬步前軍紅旗夏侯惇,後軍皂旗曹仁,左軍青旗鄧艾,右軍白旗樂進。
水陸路接應,官使互相通訊,各發將令,每人皆有護衛保護,其餘驍將,各依隊伍。
曹操負手而立,見各隊兵馬雄壯威嚴,殺氣驚天,豪氣頓發,一聲令下,水軍寨中發鼓三通,各隊戰船,分門而出。
是日西北風驟起,各船拽起風帆,衝波激浪,穩如平地,北軍在船上,踴躍施勇,刺槍使刀。
前後左右各軍,旗幡不雜,整齊一致,喊殺聲驚天動地,江上怒濤卷席,好似已被魏軍那用鐵鏈相扣的船隊征服。
同時,江面上又有小船五六十隻,來去如風,往來巡警催督,曹操一雙如能吞天般的細目,精光迸發,觀看各軍調練,心中大喜,以為風浪已克,隨時便可出軍應戰,遂傳令教江上各軍,且收住帆幔,依次序回寨,待日出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