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聽,故裝異色,卻是說道:“三將軍不必多疑,此下戰事難舉,我如何有計?”
張飛一見諸葛亮臉上異色,頓時更加認定,連忙喝道:“我乃軍中上將,丞相竟有計策,為何卻不肯用我?”
諸葛亮聽言,欲言又止,長嘆一聲,搖首而道:“三將軍雖有萬夫莫敵之勇,怎奈脾性急躁,急欲復仇,亮恐將計說與你,反而誤了大事!”
張飛聽得果然有計,一雙環眼頓時爆射精光,急急說道:“丞相此言差矣,國事當前,我豈會因私忘公?丞相儘管吩咐,若我誤事,無論如何處罰,甘願受之!”
諸葛亮聽了,燦然一笑,遂與張飛說道如此如此,張飛一聽,頓時甚喜,於是,到了夜間,張飛竟罔顧諸葛亮的禁酒令,放縱痛飲。
飲得大醉後,張飛剝開衣裳,竟就在寨中痛罵諸葛亮,言他不知好歹,身無才學,延誤戰事。
罵畢,張飛又忽然高聲大哭。原來卻是想起其結義兄弟關羽,捶胸大哭,口道大仇難報。無顏而見。
張飛又罵又哭,一時猙獰無比。一時又是淒涼痛哭,寨內兵士聽聞,無不動容。
諸葛亮素來治軍嚴明,豈容張飛這般放肆,立馬出帳痛斥,張飛哭得正是傷心,一見諸葛亮,頓時張嘴就罵。
諸葛亮氣得怒髮衝冠。卻又看在張飛喪兄之痛,強忍怒火,只教左右將其推回帳內。
張飛哪裡肯去,猛然發作,撞翻兵士,醉性大作,一邊哭著,一邊對諸葛亮罵不絕口。
諸葛亮氣得渾身發顫,急令軍士將其擒住,這時。趙雲等將紛紛趕來,見張飛一邊大哭,一邊怒罵諸葛亮。連忙來勸。
諸葛亮氣得滿臉通紅,欲要重罰張飛,趙雲等將一邊拉開張飛,一邊來勸,這才告免。
此時在蜀軍寨外,數騎晉軍斥候,將此景一一看在眼裡,原來這數個斥候,本在蜀軍寨外數里處探尋。忽然聽聞寨內罵聲大作,不禁好奇前來看望。
兼之諸葛亮早前已有命令。將寨外巡邏軍士撤走,這數個斥候漸漸靠近。正見張飛喝酒大醉,在怒罵諸葛亮之光景。
眾人看得,臉色大喜,連忙勒馬趕回南鄭城內報之龐德,龐德聽聞,眉頭一皺,不知是真是詐,又見天色已晚,直到次日一早,方才召成公英、張遼前來商議。
成公英聽得前事,不由沉吟下來,張遼眼光銳利,冷聲哼道:“這定又是諸葛亮的詭計也,諸葛亮見南鄭城難以攻取,又欲儲存兵力,其前番離間計不成,戰事難舉,無計可施,不得已便又使這奸計,誘我軍出城!”
張遼話音剛落,成公英卻搖頭而道:“非也,張飛急切復仇,兼之脾性火爆,眼下見戰事延誤,心中煩悶,縱酒發作,怒罵諸葛亮,亦屬正常!”
“不過前番我軍已中過彼軍奸計,此下可謹慎而行,且先靜觀其變,再做定奪!”
成公英甚是謹慎,張遼聞言亦是認同,龐德遂命斥候,每夜前去蜀軍大寨打探,一連數日,張飛每日皆喝得大醉,醉了便大哭大鬧,怒罵諸葛亮。
諸葛亮屢屢忍讓,可張飛不但不知悔改,反而愈加放縱,第三日,張飛酒後失言,衝撞諸葛亮。
諸葛亮忍無可忍,眾將勸阻不住,張飛終被杖打三十,那一棒棒打得如同雷鳴爆響,就連在寨外打探的晉軍斥候,都聽得面色大變,各個皆是心有餘悸,就好似這棒子打在自己的身上。
晉軍斥候探得連忙趕回城內回報,龐德、成公英等人聽聞,又驚又疑,在成公英看來,若是此中有詐,彼軍必有下一步舉動,其中或者會派張飛引軍前來搦戰,故意急攻城池,以作誘餌。
亦或者是故意使得寨內守備鬆懈,製造軍心不穩的假象,來引誘己軍前往襲擊。
成公英將自己的分析說出,龐德略一沉思,凝聲問道:“倘若此中並非是詐,諸葛亮又當如何?”
成公英聽言,沉吟一陣,眼神炯炯,徐徐而道:“晉、魏兩國齊伐於蜀,如今荊州已失,西川雖能儲存,但連番惡戰,蜀國兵力已剩無多,若我所料無誤,如今諸葛亮麾下三萬兵馬,幾乎已是蜀國全部移動之兵!”
“張飛乃是蜀軍上將,兼之又是劉備結義兄弟,在軍中威望極高,倘若諸葛亮與張飛果真不和,蜀軍軍心定亂,況且眼下彼軍攻打南鄭已久,戰事延誤,彼軍銳氣已
“而馬超不過是無謀匹夫,豈能抵擋軍師親率的六萬大軍,想必不出二月,軍師定能撥以援軍,以諸葛亮才智自然能夠料得,依他那謹慎性子,定然當機立斷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