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於孫權,孫權聽之,遂引諸將趕來,待孫權趕到時,只見城下魏兵在七、八里外,佈陣擺開,各依隊伍,各分顏色,分為四部。
只見前軍紅色軍由於禁所領,左右兩翼分別青、皂兩色,青色軍由夏侯淵所領,皂色軍由鄧艾所領,曹操自領黑軍,居於後陣,各部兵馬各有四萬,聽鼓令而動,各擺陣勢。
且說鄧艾年紀輕輕,更兼入仕不久,便屢立大功,被曹操許以重職,如今竟然能自統一軍。
可見曹操對鄧艾是何等重視,當然,鄧艾能耐超凡,更重要的是,他乃郭嘉之徒,曹操深知郭嘉識人之道,若是鄧艾乃宵小無謀鼠輩,或是心存不軌之士,郭嘉絕不會收其為徒。
而且郭嘉亦曾與曹操有言,鄧艾性子忠烈,有情有義,受人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臨別之際,郭嘉更話中有話,暗示若他逝去,以鄧艾的才能,足可替他輔佐於曹操左右。
曹操與郭嘉兩人的關係非同一般,自然謹記在心,有時候更將鄧艾看做是郭嘉的影子,當然這些都是題外之話。
迴歸正傳,眼下只見十六萬魏軍,各依隊伍,擺開陣型,擂鼓三通,頓時喊殺聲赫然震起,各部兵士高舉兵器。
曹操縱馬而奔,從後軍直到前軍門旗之下,扯聲大喝,教孫權出來答話,孫權在城上聽得,面色寒澈,冷哼一聲,遂帶著呂蒙、丁奉二將,還有數百騎兵,衝出城門。
兩軍距離甚遠,更兼有深溝土壘為之掩護,孫權也不懼曹操令其麾下兵馬突發襲擊。
曹操眼見孫權策馬出城,面色一震,縱馬行了數丈,高聲喝道:“碧眼兒,你氣數已盡,何不投降於朕,只要你東吳按時朝奉,朕可還你境地,你尚可於東吳稱孤,儲存你父兄基業!”
孫權聞言,臉色一凝,眼中連起異光,這時,在旁側的呂蒙連忙疾聲勸道:“大王,萬不可中了老賊奸計,倘若大王降魏,我等諸臣,皆可儲存富貴,惟獨大王必受其辱!”
孫權聽言,碧目剎地瞪大,冷聲問道:“子明,何以言之?”
呂蒙面色慨然,眼光爍爍,凝聲而道:“如蒙等降於曹魏,當以蒙等還以鄉黨,暗中監視,又教其麾下眾臣,一一交接東吳州郡,久而久之,東吳諸臣將紛紛投於曹操麾下!”
“而大王降於曹操,大失人心,雖得苟存,但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縱能於南面稱孤,又有何用?”
呂蒙一聲喝下,孫權頓時猛然醒悟,滿臉怒色,怒聲喝道:“曹老賊,莫要廢話,孤勢與你不同日月!”
孫權聲如洪鐘,震盪四方,城上一眾吳軍將士聽之,皆是心頭大震,對面的曹操聽了,卻是臉色剎地寒了起來,不過很快又恢復如常,凝聲喝道。
“碧眼兒,你父兄孫文臺、孫伯符,皆是當世英豪,二人創業艱辛,方得東吳之盛,如今你已難保基業,卻又教東吳俊才為你無辜賣命,以致東吳生靈塗炭,你於心何忍?他日九泉之下,如何有顏面,見你父兄?”
孫權聽得碧眼狂射殺光,大吼一聲,就欲下令教麾下兵馬去取曹操,呂蒙見狀,唯恐孫權中計,連忙又勸:“大王息怒,曹老賊心術高超,最擅用這激將法,萬不可中計!”
孫權氣得咬牙切齒,怒髮衝冠,不過卻知呂蒙言中道理,死忍滔滔怒火,扯聲吼道:“老賊,你起不義之兵,犯孤之東吳,孤豈肯受辱於你,東吳俊才皆是忠義之士,豈肯為你爪牙!”
“我等勢與魏寇,死戰到底,不死不休!!!”
孫權話音一落,呂蒙高舉兵器便扯聲大呼,身旁兵士亦紛紛齊喝,很快城上的一眾將士兵卒亦怒聲高舉兵器,紛紛喝道。
“我等勢與魏寇,死戰到底,不死不休!”
“我等勢與魏寇,死戰到底,不死不休!”
霎時間,吳兵一陣陣聲浪,震盪天宇,彷彿震得整座南昌城都在搖晃,曹操面色愈聽愈寒,冷哼而道:“冥頑不靈,自取滅亡,死有餘辜!”
曹操喝畢,勒馬一轉,退回後軍之內,不一時,魏軍陣內,各處擂鼓聲赫然震起,十六萬魏兵齊聲喊殺。
曹操一把掣出倚天寶劍,放落軍令,前軍紅色軍,聽令而動,于禁怒聲一喝,率兵衝起。
孫權在城上見魏兵已動,頓時面色一凝,大瞪碧目,疾聲喝令兵士整備,于禁引軍突進,邁過深溝,避開土壘,一眾將士撲湧而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