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見鄧艾欲逃,虎目瞪大,吆聲喝道:“豎子,休想要逃!!!”
鄧艾策馬疾馳,大聲喝道:“晉賊勢大,且莫與之糾纏,速速撤軍!!!”
鄧艾令聲一起,處於各個方位的諸將聽得,立馬各做調撥,陰陽六合大陣瞬間收攏,徐徐往後而撤。
晉兵各部人馬都被殺得七零八亂,一時間截殺不住,張遼一路突殺,連斬數員魏將,最終還是勢孤力薄,被魏兵合眾殺退。
馬岱隨之趕來,忿怒不已,疾呼叫道:“張將軍,魏寇銳氣已挫,我等一同再衝殺一回罷!”
張遼聞言,虎目一眯,卻是忽然一勒馬,望後方撤去,馬岱見狀,雖有萬般不甘,但還是隨著張遼撤去。
回到高昌城,張遼聽得此番折損近有三千兵馬,面色黑沉得好似快要滴出水來,良久之後,長聲一嘆道:“長江後浪推前浪,這鄧艾年紀輕輕,卻有這般能耐,此陣是我等敗矣,此子智勇兼備,更擅行兵佈陣,假以時日,必成我大晉心腹大患也!”
張休、顧邵兩人亦是面色驚駭,適才鄧艾所擺大陣,可謂是精妙絕倫,若非張遼及時來救,馬岱那八千餘兵眾恐怕要全軍覆沒。
隨後,張遼又有言,當時情勢之危急,若是魏軍陣內再有一員與鄧艾武藝相當的大將,或是魏軍並非遠途跋涉,大多疲倦神怠。
縱是他引兵去救,恐怕也要被那看似六丁六甲之陣殺個大敗,眾人聽之,又驚又愕,皆不敢再有輕視。
且說鄧艾收兵撤去,想兵士大多疲倦不堪。直撤到高昌七、八十里外的石亭城整兵歇息,途中正逢著押解輜重隊伍的孫禮。
原來,當日鄧艾與孫禮得知張遼正攻取高昌。兩人商議後,決議趁亂偷襲。為免到時情勢混亂,輜重有失,鄧艾先引兵進發,孫禮則押輜重隊伍隨後而發。
孫禮心知鄧艾了得,本以為鄧艾定能趁亂得手,縱然取不得高昌城,亦能佔據上風。
但孫禮卻未料到,鄧艾竟然撤回石亭城。孫禮探得訊息,連忙催軍而趕,直到石亭城。
石亭城府衙內,孫禮聽聞前事,緊繃的神色便是鬆弛下來,高昌城雖是早被張遼所奪,但所幸鄧艾智勇,調撥有道,進退皆宜,擺下陰陽六合大陣。大挫晉軍,折損其三千餘人,而鄧艾僅是折了千餘兵士。可謂是大獲全勝。
孫禮暗暗驚歎,可知當時己軍兵士大多疲倦,更兼忽然知得高昌被奪,如遭晴天霹靂,而鄧艾卻還能穩住陣腳,反將佔盡優勢的晉軍擊敗。
孫禮試問當時若是由他統軍,恐怕並無這般能耐,莫說擊敗素來以精銳聞名,更兼有張遼、馬岱所在的北晉軍不朽聖尊。就是能儲存過半兵力,已是萬幸。
想到此處。孫禮雙眸不禁迸射出兩道精光,甚為敬服地拜道:“士載臨危不亂。用兵如神,禮不及也!”
孫禮口中雖是如此道說,但眼眸內卻是神色晶亮,畢竟孫禮年紀與鄧艾相差無幾,亦都是近年魏國風頭正盛的年輕一輩。
而且其中鄧艾乃郭嘉之徒,孫禮則是司馬懿之徒,兩人的師傅都是大魏重臣,號稱魏國兩大智囊。
雖然鄧艾並無相比之心,但孫禮卻不甘其下,而此時鄧艾屢立大功,風頭一時之盛,孫禮根本無法可比。
此番兵伐吳南廬陵、桂陽兩郡,也不知曹操是否有意令這兩位少年英雄暗中爭鬥,激發兩人潛力,齊派而出,孫禮雖為副將,但卻望能多立功績,能將鄧艾這個主將比下。
眼下,孫禮對鄧艾可謂是心悅誠服,但也並無氣餒,畢竟只要天下一日尚未一統,他便有機會超越鄧艾。
鄧艾聽孫禮所贊,淡然一笑,從容而道:“德達謬讚了,只可惜鄧某學藝不精,若是當日家師親來,擺下此陰陽六合大陣,莫說那張遼,縱是呂布親自,亦恐難破此陣!”
孫禮一聽,神色連變,驚駭不已,鄧艾素來為人謙虛,不喜亂打誑語,看來這陰陽六合大陣,定有鬼神莫測之能。
孫禮震驚之餘,不禁心裡暗道:“鬼才郭奉孝果非尋常之輩,難怪師傅司馬懿隱忍多時,甘願居於其下!”
少頃,孫禮神色一凝,向鄧艾問道:“此下高昌已被張遼所奪,高昌乃廬陵重城,緊要之地,我等若不能取之,縱然取下臨近小城,亦無濟於事,不知士載有何打算?”
鄧艾聽了,沉了沉色,便向孫禮言道:“張遼既然發兵來取廬陵,恐怕此下交州、桂陽已盡失也,而吳南除桂陽、廬陵之外,尚有零陵、衡陽、長沙三郡!”
“晉賊亦必發兵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