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惱跟嚴宏昌說了。嚴宏昌一聽,心裡咯噔一跳。

他尋思道:生產隊的三人領導班子,兩人“後院失火”了,這問題就不小;隊幹部自己家裡的問題都處理不了,還能去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嗎?

不過,他也發現,組劃小了,各自對自己的利益看得更直接;這樣劃分,依然存在平均主義問題,只是“大呼隆”變成了“小呼隆”;“大鍋飯”變成了“二鍋飯”。

這天晚上,摸著黑,嚴宏昌登門去請教關庭珠。他說:“大爺,我年輕,對莊稼活不在行,你看這隊裡的生產怎麼日弄才好呢?”

關庭珠沉吟了一會,望著他,不說話。

“大爺,你儘管說。”嚴宏昌看出老人似有什麼顧慮。

關庭珠說:“我說出來很容易。這事,不在你會不會幹,而是敢不敢幹。”

嚴宏昌越聽,越發急,就說:“大爺,只要大家不餓肚子,殺頭我也認!”

關庭珠說:“辦法有一個,我只給你三個字:‘責任田’!”

嚴宏昌眼睛一亮,他知道關庭珠說的是六十年代包產到戶的事。

鬧饑荒那年,他已十二歲,正在讀小學六年級,父親帶著全家逃到外地。重新回到小崗時,已是一九六二年了,也就是那一年,小崗人才開始搞起“責任田”,剛搞不久,上面便下文要求糾正了。就是說,“才摸到被頭兒天就亮了”。小崗搞“責任田”之所以會比其他的地方遲了大半年,實在因為小崗太偏僻,訊息太閉塞,當時小崗死亡逃亡的人也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