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 本文主要根據《魯迅日記(1912—1936)》和新發現的《魯迅家用帳(癸亥年、甲子年、乙丑年)》(即1923.8—1926.2)以及《魯迅家用收支帳(1926.9—1927.12)》,參照有關史料,如民國經濟史、貨幣史、出版史、教育史、民俗史等,並對當時北京、上海等地知識階層的生活環境(衣食住行、校園教室、書市報攤、茶室飯館、娛樂場所的費用)加以考證和簡要分析,試圖說明“經濟權”對於魯迅一生的重要性,以及魯迅如何擺脫“官”的威勢、“商”的羈絆,傲然超越“權”和“錢”,從而保持了他的獨立思考和自由精神。 魯迅的經濟來源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生於浙江省紹興。幼年時,家境從小康陷入困頓。1898年他17歲時,母親變賣首飾籌集8塊銀圓的路費(當時1塊銀圓約相當於百年後70元人民幣),供他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免學費、膳費,每月還有少量津貼。實習期三個月內有津貼300文(相當於3角銀洋,即今人民幣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