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9部分

便讓人深深折服。

方陵正色說道:“白將軍和魏將軍各自抽調出回山和平橋二城5千兵馬,於回山城外十里地外集結,同時,鄭將軍和伍將軍抽調鹿泉上湖二城各5千人馬,趕往集結地,形成2萬人馬的兵力。第二天,本王的2萬人馬中的1萬人將進入青冢城,同時另外1萬人馬趕往回山城。探子必會誤認為是二城人馬已到,朱言鼎絕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時機,一定會搶在穀子雲進攻之前攻打回山城!到時候,回山城由白將軍領5千人駐守,其他三位將軍帶領城外2萬人馬於左路進攻,本王率領1萬人馬於右路進攻,蠶食掉朱言鼎的7萬人馬!”

眾人聽得精神振奮,紛紛稱好,雖然3萬5千對7萬仍有數量上的差距,不過眾人是伏擊方,熟悉對方的策略,而且對方擅用多路人馬進攻,正好可以各個擊破,這樣一來自然就佔據了優勢,勝算極大。

接下來,方陵開始詳細布置起了作戰計劃,眾將領命之後這才離去。

當天,定州邊界便蔓延著一個訊息,石城王為保青冢城,強令回山城和平橋城各調動5千人馬前往青冢城。

這個調動顯然是將青冢城放在了重要位置,而讓回山城和平橋城成為了敵人容易鎖定的目標,粗略看起來不合兵家戰略,亦不合常理。

然而,只要稍微知道內情的人便知道石城王的無奈,四大望族相互爭鬥二十年,其中恩怨紛爭眾所周知,所以方陵無法將五鎮全部納入麾下。

同時,面對西方將軍朱言鼎和北方將軍穀子雲的大軍,五鎮的壓力都不小,既然無法聯合抗敵,那麼落敗也就理所當然。

在敗局既定的情況下,作為石城王當然是要首先確保自己的安危,所以調動周邊兩鎮兵力也是理所當然了。

一時間,民間傳聞風言風語,盡是定州邊界不保的訊息,大量百姓從五鎮周邊逃離,然而少有人知道,一張大網已經撒下,就等待著魚兒的出現。

就在方陵調遣的1萬石城人馬進入青冢城之後,朱言鼎的7萬大軍終於有了明顯的動向,這7萬大軍分散在四大重鎮的對面,距離幾十裡之地,而一夜工夫的時間,分為數路的七萬大軍已經彙集到了一起,然後高速朝著回山城前進。

第二天上午,朱言鼎的先頭部隊便已經到達了回山城外,同時後續部隊陸續趕來,密密麻麻的列在城外十里地,到下午的時候,朱言鼎率領的最後一批大軍終於到達。

年近五十的朱言鼎身穿鎧甲,腰配戰刀,顯得威風凜凜,和只會紙上談兵的谷少峰不一樣,朱言鼎雖然也出身名門,但是十幾歲便入了伍,到達了國土東方邊境當兵,在邊境上立下了不少戰功。

二十年的時間,他在邊境除了積累起了豐富的戰略經驗,同時也建立起了一支屬於自己的隊伍,手下能人都不少,所以才能夠穩穩坐在益州國西方將軍的位置上。

在位十年,朱言鼎訓兵有素,手下也有不少能人勇士,所以八王之亂一開始,他便一直領兵攻城略地,從未吃過一次敗仗。

騎馬站在山坡上,朱言鼎遠遠的望著回山城,城牆上計程車兵密密麻麻的站著,手持弓箭,一副嚴陣以待的樣子。

站在他身後的是先鋒參將劉志,劉志摩拳擦掌的道:“大人,咱們什麼時候可以進攻,末將已經等不及了。”

朱言鼎淡淡說道:“先不急著打,既然城裡只有5千守軍,看到咱們陣勢他們必定軍心渙散,毫無勝算,派一隊士兵去城下勸降,看看他們有什麼條件。”

旁邊一個禿頭副將蹺起大拇指讚道:“大人的計策就是高明,不戰而屈人之兵,末將估計這些士兵都被大軍的突然出現嚇得傻了,腳都在打抖啊,咱們給他們一個臺階下,只怕爭先恐後的要開城門呀。”

朱言鼎笑道:“懂得權衡利弊才是聰明人,不過咱們也要做好開打的準備。”說到這裡,他聲音一沉道,“劉參將,你率領前鋒人馬1萬準備攻打南門,林副將,你率領2萬人馬配合劉參將的進攻,徐副將,你率領1萬5千人馬攻打西門,張副將,你率領1萬5千人馬攻打東門,其餘的1萬人馬隨本將在此坐鎮。”

眾將紛紛領命,顯得意氣風發,三路大軍如此包圍回山城,就算是在厲害的險關那也是囊中之物,士兵們個個厲兵秣馬,等待進攻的號令。

只是他們並不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他們將回山城當成囊中之物之時,在西邊和東邊的高地裡,也有著兩隻隊伍虎視眈眈的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西邊高地隱藏著由四大將軍統領的2萬大軍,東邊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