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中國則是240萬人。印度每年培養出的理工科畢業生目前約25萬人,正在向50萬人邁進。他們的起薪為一年5000美元到6000美元。即便是著名的印度理工學院每年畢業的那3000名畢業生,起薪也才一年大約1萬到1。2萬美元。美國每年的理工科畢業生是40萬人,起薪為5萬美元或更高。另外,班加羅爾的資訊科技工程師(15萬人)似乎也已比美國矽谷的人數(13萬人)多。到2008年,全印度的資訊科技工程師總數還有望從目前的40萬人增加到100多萬人。

請不要忘記,我們現在談的這些工程師都在一個產值只有5000億美元的經濟體裡工作,而美國經濟體的產值是11萬億美元。所以,印度的人才數量與國民經濟總產值的比率是相當高的,而且仍在持續增長,而印度的薪水與能力之間的比率卻低於世界上幾乎任何地區。在美國,一個程式設計人員的薪水一般是8萬美元左右,在印度卻只有萬美元左右。因此,我們不難理解,通用電氣公司為何說它僱用的萬名印度員工每年大概替它節省億美元。我們也不難想象,摩根?斯坦利公司、諾維奇聯合保險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為何會說,他們的好多工作放到印度去做,成本只有在美國、歐洲或日本的1/3到一半。

這種高技能、低成本、高工作質量與即時通訊相結合,意味著印度的外包服務幾乎深入到了你生活的各個領域。你或許意識不到,但無論是你的電話號碼簿、波音或摩根?斯坦利等公司的互動式網站,還是你昨天拍的X光報告單,都有著印度人那靈巧的手和智慧的影子。如同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的首選地一樣,印度也已悄然成了全球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的首選地,沒有哪一家企業可以對它視而不見。班加羅爾一家諮詢公司的經理兼合夥人阿維納什?瓦希斯塔說:“目前正在走向這麼一種狀況:所有公司都迫不及待地想在印度乾點什麼。”

這種迫不及待的狀況,正在把印度變成亞洲最新的老虎,並逐步將它推上致富之路。2000年,印度的軟體出口總值約為60億美元。到2004年底,估計這一數字將達到160億美元。據德勤這家很大的會計與諮詢公司去年估算,5年之內,全球最大的幾家金融公司外移的資金將達到3560億美元,外加200萬個工作崗位,而且大部分是移往印度。SurePrep公司也指出,2004年美國有萬筆納稅申報單是在印度完成的。到了2005年,預計這個數字將上升近10倍,達到20萬筆。由印度軟體協會和麥肯錫諮詢公司共同進行的一項研究預測,到2008年,印度資訊科技服務業的收益將達到570億美元,佔國民生產總值的7%,僱用的人數將達到440萬人。麥肯錫諮詢公司單獨所作的研究則預計,到2010年,印度的軟體業將創下870億美元的銷售紀錄,僱員將達到220萬人。

根據高盛公司的研究報告預測,印度經濟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將可以維持7%…8%的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在過去兩年中,它的增長速度比中國還要快。有人甚至認為,它憑藉著原有的資本主義結構、完善的法制和民主程序,有朝一日很可能會超過中國。以目前的增長速度計算,到2025年,若換算成正常的匯率,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將超過2萬億美元。以購買力計算,將會達到約8萬億美元,使印度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經濟強國,而且還有可能踏上最大的經濟強國之路。關於這一點,最明顯的跡象就是,手機的銷售量迅猛增長。從2003年的大約2000萬部,目前已經飆升到了近5000萬部,預計到2008年會上升到將近2億部。

最後一隻“老虎”(2)

歷史的發展正在使數以億計的人口逐漸脫離赤貧狀態。我們來看一下偏遠的提希村和那裡2500名村民的情況。印度有72%的人住在這類偏遠的村莊裡,與外界幾乎沒有什麼聯絡,因為大部分工商企業都不進少於5000人的城鎮。提希村的村民大多是農民。他們沒有電話或電力設施,只能靠泥土路和外界相連。但是,他們有一樣連許多美國農業家庭至今都沒有的東西,那就是完善的全球網際網路設施。因此,拉維?沙姆?喬杜裡一開啟擺在他前屋裡的村用電腦,就登陸到了芝加哥貿易委員會的網站。村裡每個人都知道大豆的當地價格和期貨價格,還有天氣預報、土壤測試技術以及其他專業資訊。

喬杜裡是當地“電子村坊”的負責人。所謂“電子村坊”,是由一家名為ITC的食用油加工商建立起來的組織。印度境內生產的大部分大豆,均由這家廠商收購。“Choupal”是印地語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