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部分

……

宇明還不知道楊廣已經打算調他回來了。他此刻正率領大軍趕回遼東城。

濟都泗沘城與遼東城相隔一千多里,如果是輕騎快馬,只需四五天時間便能到達。但是,這一次遠征濟和新羅,遼東軍收穫頗豐,得到了數萬石糧食,以及這兩個國家幾年積累下來的財富,光是銅錢和金銀就裝運了幾輛大車。再加上還要渡過幾條江河,所以大軍行軍速非常緩慢。他足足用了兩個月時間,才回到遼東城。

到了遼東城門口,宇明只覺進進出出的人,似乎比個月前出發時多了不少。整個城池變得開始有生氣和活力了。紅袖和杜如晦等人自是早早得到了訊息,前來城門處迎接。

夫妻兩人又是個多月沒見面,自然少不得相擁而泣,纏綿了好一陣,兩人才鬆開,然後紅袖便興高采烈地引著宇明在城中逛了起來。

步入城內之後,宇明發現城中的商家也比之前多了一些,但主要都是出售獸皮、牛羊,人參、糧食、戰馬的商家。其他如客棧、飯店、青樓、當鋪等商店也比過去增加了不少。整個遼東城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走到城中心的廣場後,宇明還見到了一些身著中原服飾的民眾,看樣應該是遼東軍士兵從老家接過來的家屬。他們正好奇地圍觀著廣場上貼的公告,那上面寫著在遼東應該遵守的法律和各項規章制。以及成為遼東居民後享有的權利和義務。

著過載明瞭他們可以領到什麼必需,然後應該上繳多少稅收,出現糾紛後到哪裡告狀,都一應俱全。這些新移民正聚精會神地看著這公告上的介紹,瞭解他們今後的家園與大隋朝廷轄下其他地區的管理方式有什麼不同。

而他們很快就發現,遼東這邊的稅收比中原少一半,且政府還發給農具、種和耕牛。遼東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地廣人稀,根本不存在中原的土地兼併嚴重問題。每一個成年男都可以得到一畝的土地,連續耕種五年,足額交稅之後,便成為個人私有,併發給田契。這如何不讓那些流離失所的農民喜出望外。

這時,宇明注意到,兩名著士打扮的年輕人正指著公告上的內容激烈地爭辨起來。其中似乎隱約提到了自己的一些政策,他於是心下好奇,便湊了過去。

只聽其中一名二十餘歲的粗壯少年正對另一名十七八歲的清瘦少年說道:“二弟,你看這遼東行營竟然規定,從事種田耕作不但稅賦減半,還由官府發給種、農具。收割糧食後,行營還按市場價從農民手中收購,難怪如此多的流民都往遼東跑,咱們關隴一帶不少農民都準備過來了。爹爹還擔心是騙局,讓我們過來看看,沒想到一上碼頭就真看見了這蓋著官府大印的公,看來是真的了!”

那名十七八歲的清瘦少年卻是搖頭道:“我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遼東行營的稅收如此優惠,雖有此地初平,急需吸納移民之故,但承擔的義務必然也不少。你看這公告中的義務欄就有一項:年滿十六歲的男,每月均需抽出天參加各村寨甲長組織的軍事訓練,一待遼東遇上突發情況,必須到甲長處領取盔甲武器,臨時加入衛軍。這樣一來,不是意味著我們就成了半個士兵嗎?這項政策倒頗似府兵制。”

他那同伴思量了片刻後,也點了點頭道:“府兵制的優點在於成本便宜,不需要特別供給士兵軍餉,戰時為兵,平時務農。一待有事很快便能集中起一支數目不菲的軍隊。但缺點卻是士兵軍事訓練較少,加之平時很多時間在種地,故兵員作戰素質較差。”

不過他說到這裡就不敢再說了,再說就是對朝廷的制不滿了。雖然隋朝沒有象後世的明清兩朝那樣,大興字獄,不準評議朝政,風氣開放,但對於朝廷官員來說,總是誹謗朝政的書生自然是不大喜歡的。他二人初來乍到,自然也不想讓這些言語傳到當地官員耳中去。

只不過他們卻不知道,這番言語早被一旁凝神傾聽的宇明聽了個一清二楚。

宇明暗嘆,自己修煉的長生決當真作用不小,現在自己都進入神變中期了,隔著五六丈的竊竊私語都能聽清楚,彷彿是長了一對順風耳似的。

“夫君,你可是覺得那對書生有問題?”紅袖瞥了一眼宇明目光注視的兩位書生道。

“問題可能倒是沒有,應該是真的打算來遼東定居的姓,不過我對他們比較感興趣,回頭麻煩你一下,把這兩人的資料弄到手,然後拿給我看看!”宇明微微一笑道。

隋朝的書生和武將之間,往往分別不明顯,大多能夠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象長孫無忌、李世民、宇明等人都是才詩詞及帶兵打仗皆精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