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擅長騎射,城外又有十多萬騎兵,就算陛下率軍勉強殺穿大營,突厥軍銜尾追來,那陛下豈不危矣?”
裴行儼忙辯解道:“虞大人,陛下可從東門逃跑,而同時我軍可從西門殺出,吸引敵人的注意力,逃出重圍之後,便可化整為零,分成數十個小隊,逃入崇山峻嶺之中。突厥人如何追得到?”
王仁恭和宋老生對視了一眼,暗忖這倒是個辦法,只是楊廣先前都拒絕了李世民的提議,現在見識了突厥人的厲害之後,必定更沒有勇氣單獨突圍了。
果然,楊廣便搖頭否決道:“讓朕拋下皇后和愛妃,獨自逃亡,那是不可能的。依朕看來,還是留守城池,等待援兵吧!算算時間,魚老將軍和來老將軍應該得到了訊息,在前往雁門關的上了吧!”
不光楊廣不想逃,另外幾個大臣也不想逃,因為突圍之時,楊廣不大可能帶上他們這些臣當累贅。
所以,只見楊廣否決了突圍建議,他們都鬆了一口氣,紛紛稱讚聖上英明。
裴行儼見連自己的大伯裴矩及叔叔裴蘊都反對突圍,也只好把這個想法放棄。他小心翼翼地問道:“如果不突圍,就這樣死守的話,以現在的傷亡比率,恐怕我們堅持不了幾天的!”
眾人聽聞之後,皆是眉頭一皺。突圍是個死,可不突圍也是個死啊!都說要等援兵,可雁門關能捱到援兵到來之前還不陷落嗎?
這時,虞世基方出列緩緩說道:“陛下,微臣有一計,就算不能退敵,至少也可以拖延一下時間!”
“哦?虞愛卿有何計?還請快快道來!”楊廣一聽,眼睛頓時一亮。
。。。
 ;。。。 ; ;
第309章 虞世基獻計
、、、、、、、、、、
虞世基朗聲說道:“突厥畢竟曾是大隋之臣,十多年來和我們一直是盟友,始畢可汗的父親啟民可汗更是我大隋將他推上可汗寶座的。不然他早就被西突厥的達頭可汗殺了。現在始畢可汗恩將仇報,以下犯上,道義上便說不過去。陛下可派使臣前去質問他,為何不守君臣之道?然後與他進行談判,就算什麼協議都未能達成,卻也可拖延少許時間了。如此一來,我們便有機會捱到兩位老將軍的十七萬援兵到達。”
虞世基的建議到是讓眾人眼睛一亮,暗忖這倒是個好辦法,正如他說的那樣,就算一點用處都沒有,也總能靠談判拖延一下時間。就算突厥人根本不願意談判,那也大不了就繼續打守城戰而已,對己方來說也沒有損失。
眾臣於是都隨聲附和,就連裴矩和裴蘊這兩個和虞世基不對的人都贊同這項建議。
見眾人的想法如此統一,楊廣也心下高興,他於是便問道:“虞愛卿的提議是不錯,敢問哪位愛卿有勇氣出訪突厥呢?”
楊廣這一問,卻是讓眾臣全部沉默不語了,因為誰都不願意去當使者。
要知道中原自西周以來,便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習俗。可突厥人卻未必肯這樣講理。萬一使者去了之後,一言不合,被這始畢可汗殺了或者關了起來,那豈不慘矣?
楊廣又連問了幾聲,見竟然沒有一個人肯站出來當使者,方勃然大怒道:“你們食君之祿,身為大隋臣,就沒有一點勇氣為朕分憂嗎?”
裴矩這時卻對著虞世基陰霾一笑道:“虞大人,此建議既然是你提出的,想必你也有勇氣去當使者吧?”
虞世基聽聞之後,不禁暗暗叫苦,但他此時已是騎虎難下。正如裴矩說的那樣,既然是他提出的建議,別人都不敢去,那便只有他去了。
於是,虞世基只得硬著頭皮,出列說道:“微臣願往!”
楊廣大喜過望,當即便對虞世基道:“虞愛卿,朕也知道此時談判非常危險,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姑且死馬當作活馬醫吧!和突厥談判,朕最信任的人便是你了……”
虞世基臉上露出苦笑之色,暗忖這時恐怕不管誰願意站出來,你都會說最信任的人便是他了。但想歸想,他嘴上卻只能說道:“臣願為陛下分憂!”
楊廣點了點頭,然後又繼續說道:“朕就知道,在關鍵時候只有虞愛卿才能挺身而出,此番和始畢可汗這突厥賊交涉,望愛卿要不卑不亢,據理力爭,就算談判不成功,卻也不能失我大隋天朝上國的尊嚴……”
虞世基沒想到楊廣還有閒心想這事,他只得正色道:“請陛下放心,臣寧可死,也不會墜了我大隋天威的!”
“好!事不宜遲,便請虞愛卿動身吧!”楊廣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