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明聽聞之後,愣了一下,然後便脫口而出:“肯定會和隋朝有很大差別,隋朝原來的治理方略中,好的方針會保留下來,比如科舉制、省六部制、府兵制、郡縣制等。但會作一些更改。”
說到這裡,他忍不住開啟了話匣道:“之前南北朝時代,為何國家內亂不止,時常有大臣和武將挾持皇帝,成為權臣,甚至直接篡位。跟丞相掌握過多的權力有很大關係。如東晉末年的劉裕、劉宋時期的蕭道成、南齊末年的蕭衍,南梁末年的陳霸先等皆是如此。丞相為官之,掌控朝廷的軍政大權,對於司法、人事、財政、外交、軍事等諸事皆有先行審閱及作出批註、建議的權力。在丞相強勢的時候,許多朝廷大小事情便因此成了丞相審批,君主只是象徵性的觀閱,毫無處置權。這使得朝中群臣和地方各級官吏都只知丞相,不知皇帝。”
“別的人不說,前朝大隋的開國皇帝楊堅自己,便是透過丞相一職篡位為帝的,他深知其中弊端,因此便改自秦以來的公九卿製為新的省六部制,將丞相的權力分解到吏部、禮部、工部、刑部、戶部、兵部等六部尚書身上,又將接受奏章、初審折的權力交給了內務省。從此,終隋一朝,便再無大臣專權之事發生,朝廷大權始終握在皇帝手中。”
“只不過,如此行事,雖然杜絕了大臣專權的情況發生,但卻將國家的命運完全寄託在了皇帝一個人身上。”宇明這時話鋒一轉道:“如果皇帝是象楊堅那樣體恤姓的明君,倒還好說,可如果是象楊廣那樣的暴虐之君,根本不顧將士和姓的感受,就會讓天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如此便非社稷之福,民眾之幸了。”
徐世績聽聞之後,亦是深有同感,如果不是楊廣橫徵暴斂,濫用民力,他和瓦崗軍的眾將何以會走上起義的道。只不過,他心中卻有個疑問。
“周王所說,徐某十分贊同。但歷朝歷代,開國皇帝往往都是賢明之君。可到了末期的皇帝,便不是懦弱無能,才華平庸之輩,便是如商紂王、秦二世和楊廣那樣的暴君。徐某相信,周王將來會是一位明君,可週王如何保證你的孫也是明君呢?”徐世績此刻沉聲問道。
宇明哈哈大笑道:“這誰敢保證?本王只能說,會盡心心力,教育他們成為能善待姓、護衛國家、讓天下繁榮的好皇。可他們能不能個個都成為國家和民眾需要的君主,就得看自己的努力了……本王只能說會從中選出一個最好的皇,擔任皇,繼承皇位!”
“哦?”徐世績原本聽得眉頭一皺,可聞知宇明稱要從他將來的皇中選一個最好的立為,繼承皇位,卻是大吃一驚道:“難道周王不以嫡長為皇?”
“自秦朝始皇以來,確定立嫡長為的皇位繼承製,是為了避免皇族內部爭奪皇位的內亂,同時也讓皇室落得輕鬆,不用為立誰為而絞盡腦汁。”宇明正色道:“不過這項制說實話,並不好。因為龍生九,各不相同,嫡長未必就是皇帝幾個女中才華最出眾,最賢明的一個……”
“所以,如果是我當上了皇帝,將會對於所有兒一視同仁。”宇明其實是想說對所有女一視同仁的,但考慮到這個時代人的思想侷限性,只能說成是所有兒。
“不管是庶還是嫡,只要是肯刻苦習,才德兼備,能得到朝臣、官員和姓們認同的,都有機會成為下一任皇帝!”宇明丟擲了一個石破天驚的言論。這下不但是徐世績,就連一旁的宋金剛、秦瓊、羅成、斛斯政等人亦是驚訝得合不攏嘴了。
徐世績這時忍不住問道:“那周王如何確定皇位繼承人呢?我想肯定每個皇都不會認為自己是才淺德薄,懦弱無能,驕橫跋扈的人吧。”
宇明微微一笑道:“這自然是需要評定的。而參於評定的人,我的設想是包括朝中大臣、軍中將領、地方官員、民間的商人、人。至於操作細則,得等本王平定了天下,江山一統之後才能進行。現在就談這些事,為時尚早。我的初步想法便是:要讓想當皇帝的皇用正大光明的途徑,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德,來吸引所有人支援他成為,而不是隻知道挖空心思抵毀自己的兄弟,討好父皇和母后,拉幫結派,打擊異己。”
眾將聽到這裡,都是大生同感,前隋楊勇和楊廣為之爭,兄弟相殘的事就發生在十幾年前。最後雖然楊廣勝出,但卻導致隋朝原來依附前楊勇的,大批有才華的官員被貶或被殺。
楊廣當上皇帝后,便大肆任用親信,其中固然有象楊素、宇述等有識之士。但象宇化及、楊玄感那樣的小人卻是更多。這些人上位之後,只知道溜鬚拍馬,中飽私囊,大隋的天下也漸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