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看出來了?”宇明頓時又驚又喜,他也覺得這是個千古之謎。就是後世的歷史家,也對楊廣遠征高麗時的作法思不得其解呢。因為就是這一事件,讓楊廣一下從之前的聖明之君變成了昏庸的暴君。就連一些隋史研究者,也是把楊廣執政前七年和後七年分開看待的。認為前後判若兩人。
“嗯!爺爺是看出來了,也可以告訴你原因。不過你得千萬小心,此話只可自己明白便行,切勿外傳!哪怕是你的其他兄弟也不行!這些毛頭小,口風不緊,萬一傳出去了,我宇家便會面臨滿門抄斬之禍。如今只有你父親和你叔知道,你二叔我都沒告訴!”宇述一臉鄭重地說道。
宇明愣了一下,便旋及便明白過來:二叔宇士及便是楊廣的女婿,雖然也是宇述的兒,但爺爺自然不敢把這些話告訴他。萬一他哪天一時犯渾,或者說了夢話讓南陽公主聽見了,宇家必將大禍臨頭。
今趟宇述沒有召來其他第代小輩,單單隻給他一人說,既有對他在戰爭中的表現感到滿意,認為能擔大任的原因。也有準備重點培養他,甚至有可能立他為下任家主繼承人的考慮在裡面。
當然,後面的推斷也是宇明到了後來才明白過來的。
見宇明坐直了身,露出一副聆聽的神情,宇述方滿意地說道:“明兒,你可聽好了……”
說罷,他方一五一十地將關隴貴族興起的原因,以及推斷楊廣現在的考慮講了出來。讓宇明越聽越是震驚,因為這都是他以前沒有了解到過的史料。
原來,隋帝楊堅便是依靠關隴貴族的支援,奪取了北周的江山,所以給予了關隴貴族很大的權力,大隋開國之初,無論朝廷還是軍隊,幾乎都被關隴貴族中的各大家族把持著,而他們互相之間既有鬥爭,也在聯姻,形成了一個複雜而龐大的利益集團。
當然,楊堅後來也想對其有所限制。開皇六年,隋帝楊堅廢除了自北魏以來的家兵制,命各大門閥的數萬家兵都改回本姓,不準再跟家主姓,於是家兵制便漸漸消失,門閥貴族們失去了那些只知有家主,不知有皇帝的私兵。
不過,這些舊習一時之間卻是難以根除。不久之後,關隴貴族中又興盛起了認假熱潮,各門閥的家主和主要成員,見到寒門出身的弟,凡是武功高強或者採出眾的,都想方設法,威脅利誘認其為假。少則幾,多則上千。表面上是其義,但因為這些義都要隨義父姓,並聽從義父的命令,實際上也就成了從前家兵制的一種變形。
好在這些假數量不多,關隴門閥也不敢像家兵那樣,用武器鎧甲武裝這些假,於是楊堅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管這件事。但是他這一放縱,卻是產生了另一個後果:那就是這些年輕的假慢慢隨著時間的推移成長了起來。
假中的很多人後來並不是被門閥貴族收養在府中,而是隨著隋軍四處打仗,被徵調入了軍隊之中,然後又因功升為了軍官,轉而控制住了軍權,這才造成了嚴重後果。
這些假,再加上原本關隴貴族的弟,他們在軍隊中現成了一股龐大的力量,幾乎主導了所在的軍隊,牢牢控制住了軍權。這樣一來,就讓關隴貴族的根基更加穩固了,想動他們很難,非常容易激起判亂,就連如此雄才大略的楊堅也奈何不得。
聽到這裡,宇明方明白過來,原來宇家和其他的關隴門閥早成了皇帝的眼中釘。在楊堅和楊廣父看來,關隴門閥就是一頭伏在自己身邊的老虎,不知道何時就要反噬主人。
“其實,從聖上連續讓裴矩和裴蘊兩人入閣為相,便可見他是要扶持山東士族來對抗我們關隴門閥了!畢竟七個相國之中,竟然有兩人來自同一個家族,這不要說是大隋,就是前朝和西魏時期,都從未有過的事!”宇述嘆息道。
他說的相,自然不是宰相,而是指隋朝實行省六部制後,朝中習慣性的將尚書令、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等七人稱之為相國。
而尚書令則為右相,是諸相之,處理朝廷一般行政事務。而皇帝則處理重大的事務。這一制在楊堅當皇帝時,執行得較好。但自楊廣登基以後,卻是形同虛設,楊廣是一個工作狂,幾乎什麼大小事務,他想插手就插手。讓相國們更象是他的顧問,而不是內閣成員。
接著,宇述又談起了山東士族,這讓宇明不禁樹起了耳朵,在賽詩會時,他就對裴矩印象頗深。
按宇述的說法,相對於關隴貴族在隋朝的一家獨大,繁榮鼎盛,山東士族在中央朝廷的勢力卻很薄弱。這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發生在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