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象其父。女兒在正宴開始前,先舉行了一個行酒令活動。沒想到這宇明竟然以出恭為藉口,丟下同伴,跑出去和長孫家的小女兒長孫無垢幽會,兩人在後花園的假山旁談了許久,後來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將他找回來的。不然只怕正宴上也見不到他了。如此好色之人,就算再有才,只怕也不能將他提升至高位。”
宇明如果在這裡,肯定哭都哭不出來了,他絕對想不到自己在洛琪公主心目中,竟然是如此形象。
“那任用宇明之事,以後再說吧,他反正也還小,看看以後會不會改變吧!”楊廣聽洛琪說如此一說,便是將宇明的事暫且放下。然後又問道:“那從各大世家弟的反應來看,他們會支援科舉嗎?”
楊洛琪這時俏臉一寒道:“父皇,從賽詩會上的反應看,參會者幾乎都要求科舉考試只在世家弟中進行。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如果寒門弟和平民也都參加,那競爭的激烈程便大了許多。而許多世家弟早就業荒廢,武業疏鬆。真的和別人一起同場考試,只怕落怕的可能性大。所以這便是他們都不贊成的原因。”
“這可由不得他們!廢除九中正制,不分士族庶族,世家寒門,皆一視同仁,同場競技,這是朕早就定下的方針,豈能因為這些世家弟反對就改變呢?”楊廣語氣微怒道。
楊洛琪自然知道自己父皇的想法,她這時微微一頷道:“父皇不必動怒,其實女兒發現,這些世家弟也不是鐵板一塊的。就科舉考試這件事上,雖然大部分人都是反對的。但其中還是有些現象,讓女兒發現他們之間也有許多矛盾。”
“哦?是什麼現象?”楊廣一聽,也有些好奇。
“那些明確表態,科舉考試只能在豪門士族中進行的世家弟。多是在家族中比較受寵,春風得意的嫡。因為他們肯定可以得到家族的舉薦,入朝為官問題不大。可那些庶的反對態就不那麼堅決,甚至象宇明這樣的私生,還支援科舉考試,因為家族的舉薦不知道幾時才輪得到他們,而科舉考試倒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繞開家族,直接向父皇效忠,入朝為官的機會!”楊洛琪這時冷靜地分析道。
楊廣聽聞之後,頓時臉上露出深思的表情。
楊洛琪端起身邊的茶杯,淺飲了一口之後,又繼續說道:“與此相似的是:象獨孤家、宇家、元家、李家等關隴門閥的大家族弟,皆發言反對讓寒門弟參加科舉。而以裴家為代表的山東士族,以崔家為代表的河東士族,以及關隴門閥中的小家族,如長孫家、尉遲家等,就沒有發言表示反對。”
“這是自然的,現在朝中官員中,倒有七成出自關隴門閥。雖然朕已經在全力提拔關隴門閥以外的官員,如裴矩、裴蘊、虞世基等。但他們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影響力上,都不能與關隴門閥抗衡。所以,搞所有平民弟都能參加的科舉考試,對於他們這些家族來說,正是多了一個機會,怎麼可能會反對呢?”楊廣輕輕捻了捻頜下長鬚,面帶微笑地說道。
“那父皇的意思,這科舉考試還是要繼續推行下去了?”楊洛琪俏眸一轉,輕聲問道。
楊廣一點頭道:“當然了!可以以宇明說的那個方案為基礎,再加以完善修改。他雖然提出了縣試、郡試、殿試的構想,但對於每個縣應該有多少人參加郡試,每個郡又應該有多少人到東都參加殿試,都沒有提到。而且他要分的科目也多了一些。依朕看來,只需設明經和進士兩科即可。將算術、外語、器械製作都納入科舉,也過雜亂了。”
這“明經”就是指通曉經。秦朝就有此科,到漢代地位開始突出。
所謂“經”,原指先秦經典,自從漢武帝尊崇儒,“經”就專指儒家經典了。而“明經”中的經,則主要指《禮記》、《春秋左傳》、《孝經》、《論語》等。
至於“進士”,則主要考詩賦。也就是看誰作的詩詞更優美。
楊洛琪亦是輕輕頷,她其實也不贊同將那些五花八門的技能都塞進科舉之中。她覺得那些只能說是偏門的東西,甚至可以說是奇技淫巧之術。
“明天朝會時,我會提出讓禮部研究一個具體的細則方法,力爭在月之前先進行縣試。今晚皇兒你也辛苦了,早點下去休息吧!”楊廣也有些疲倦地說道。
楊洛琪忙起身向楊廣行了一禮,然後告辭離去。
楊廣看著女兒的背影,卻是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他的幾個兒都不成氣候,楊昭幾年前就病逝了,次楊暕驕奢淫逸,還和韋妃之姐元氏通姦生下一女,早早便被廢為庶人。楊杲才五歲,還看不出來是否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