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在場的宮妃們,冷晴也對現在的情況有些摸不清楚,她剛才分明很清楚地感覺到了炎武藍對她的邪意的,可是前後不過說幾句話的功夫,炎武藍卻像看不見她這個人了一樣,直接轉身就走了……(未完待續。。)
ps: 晚上還有一更哦o(n_n)o
第三十章 琴師牡丹3
不止是在場的宮妃們,冷晴的視線也一直隨著炎武藍的身影而轉動,在看著炎武藍牽起上官媚的手一同坐在他們身後那張上等金絲楠木寶座上後,冷晴下意識地將視線轉到了站在寶座右側的炎子明身上。
然而旋即冷晴就失望了,因為她只看到了一個黑乎乎的的頭頂——
炎子明根本就沒有看她,或者說,從炎武藍出現後到現在,炎子明將頭低下去後就沒有再抬起來過,他似乎十分畏懼炎武藍……
當然了,冷晴可不相信張揚如炎子明會真的畏懼區區一個看上去就已經病入膏肓的人,即便炎武藍是這赤冰國的帝王,冷晴也不覺得炎子明會畏懼炎武藍。但得不到炎子明的提示,冷晴也只好安撫自己靜觀其變,至少她暫時是躲過一劫了……
炎武藍攜著上官媚的手坐下後,拿眼風掃視了一圈杵了一屋子的宮妃們,至於就站在他身旁,安靜地低著頭站著的炎子明,炎武藍卻連看也不曾看一眼,仿似他身邊根本就沒有炎子明這號人的存在!
只見炎武藍一手仍舊牽著上官媚的手掌,人卻往旁邊的明黃色長方形靠枕上一歪,手肘順勢擱在身邊寶座的扶手上,手掌則握成拳撐在臉側,擺出了一個欲休息的姿勢。
上官媚見狀,當即柔聲對炎武藍道了句:“皇上乏了就小憩一陣吧!”
炎武藍點了點頭,在閉上了雙眸前扔出了一句:“都坐吧。站著怪累的。”
眼睜睜看著一眾宮妃們乖巧地答了一聲“是”後便紛紛於她們各自的靠椅上落座,就連王泉和牧文都重新站回了他們先前的位置,冷晴糾結了:她是坐……還是不坐??
“紅牡丹姑娘也坐下罷。彈首清爽些的琴曲,為皇上去去乏。”仿似看出了冷晴的糾結,上官媚用她一貫平和的語氣如此道。
得了上官媚的吩咐,冷晴學著那些個宮妃們先前朝著炎武藍行禮的模樣,有模有樣地朝上官媚行了個宮禮,而後便默默無言地坐回到了琴案後的小凳上。
清爽些又可以去乏的琴曲啊……
冷晴心中默默唸著這句話,十指重新輕撫於弦上。揮指撥弄指下絲絃,一曲《高山流水》自冷晴指下緩緩溢位。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足復為鼓後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
《高山流水》的樂譜最早見於明朝朱權《神奇秘譜》,歸入《太古神品》中。其解題曰:“《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
因為《高山》短些,《流水》長些,都不分段,是以自從冷晴將《高山》、《流水》學得十分嫻熟後,冷晴再也不曾將《高山》、《流水》分開彈奏,幾乎是習慣性地一口氣從《高山》的起音彈至《流水》的尾音,二曲並一曲。
這一次,冷晴也是這般計劃著的,然而事實卻往往讓人所料不及……
“錚”地一聲斷鳴,原本飄著渺渺琴音的暖閣中霎時間只餘下了斷絃之音。
原本沉浸在渺渺琴音中的眾人亦是均被這一聲突兀的斷絃之音驚擾,全部倏然扭頭看向了冷晴的方向。就連閉目小憩的炎武藍都睜開了雙眸,那一雙嵌在深陷眼窩中的狹長丹鳳眼正微微眯著看著冷晴。
而一直低著腦袋的炎子明雖沒有抬頭,卻也是微微皺了眉頭。
對於眾人的注視,冷晴卻絲毫沒有察覺到。
感受著右側臉頰上微微的刺痛感,看著指下斷了兩根琴絃的七絃琴,看著右手食指指尖被斷絃劃破的傷口不斷往外冒著血珠,不過眨眼的功夫便有一滴血珠滴落在了琴身上,砸開一朵小小的血花,冷晴一時間竟愣住了。
之前被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