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在惰性和合理分配體力決定的,看越高速的物體,眼睛要相適應必須有個過程,如果猛地一看,肯定會看花眼,需要循序漸進。

比如說你一抬眼看向一部正以三百公里速度賓士的的紅色跑車,第一眼肯定看不清楚他的輪廓,只會看到一道紅色光嗚地一聲跑過去。但是如果你的眼睛看到一輛紅色的跑車從零速加速到三百公里,那你的眼睛就能看清楚車體的形狀,眼神好的甚至還能看清楚駕駛室裡駕駛員的表情。每個物體看到眼裡並不表示你已經看到了,只有在大腦裡形成一定的形象,才算是真正地說,你看到了。從光線進入眼睛,再到大腦中形成物體形狀,這需要一個過程,也就是要消耗時間。而建立這個形體需要很多資訊,只有足夠多資訊進入眼簾,反射到大腦中,才可能形成完整的形狀,再有記憶系統去尋找判斷這個形狀的特性,這個時間不管如何短,也是一個時間差,我們可以稱之為視覺惰性週期。

根據這個原理,透過一定的視覺時間,可以讓眼睛先適應物體形狀逐步反映到大腦中,形成一個具體的形象,當它再高速運動的時候,你就有時間去收集更多的資訊,這就是視覺留影的惰性現象。

另外,往往看高速動作的物體會讓眼睛很快就產生疲勞,只有合理用眼才能保證視覺效果。

這連個原因就讓選手要合理選擇難度,也就是倍率數。實踐證明,如果都選擇高倍率的靶位最後成績都比較糟糕。

第一百零二章 新的記錄

吳凡站到射擊位上,首先沒有把彈夾轉到槍上,而是從試槍的彈夾裡褪出一顆子彈,放在手中握了握,然後又在手心看了十秒鐘,又掂了幾下,這才壓入彈夾。然後,他又拿起正式比賽的彈夾,褪出一二三四五顆子彈,快速地重複了前面的動作,這才將其快速復原。

把試槍彈夾裝入手槍中,站到射擊臺前,側身站立,單手端起槍瞄向靜止靶位,真氣流轉眼框,輕釦扳機,“當”地一聲發了一槍。

子彈在眼中劃出一條几乎是平直的直線擊中靜止靶位的中心點偏左幾毫米的位置,吳凡立刻調整一下站姿和槍口,緊跟著又開了一槍,這一回子彈射中了中心點偏下幾毫米的位置。

兩發子彈試槍,別人間隔了近一分鐘左右,而他只間隔了十秒鐘。

他的動作看起來非常不專業,尤其是大家不明白他為什麼要把子彈從彈夾裡取出來看了半天干什麼,難道十秒鐘的時間,他能看出子彈的缺陷?能看出子彈材質到底均不均勻?

這全都是扯淡的想法,一個好的射手對子彈是靠感覺來感應的,兩槍之後,就能感覺出自己該怎麼調整,下一槍才能更準確地命中目標。誰像吳凡啊,還要研究一下子彈長得樣子,似乎要看出一朵花來似的。

在望遠鏡下,孫三泰看到他的動作,差點沒笑噴了。他知道這一系列動作肯定是周衛國在宣傳他的意念能控制子彈的無聊學說了。怎麼看怎麼覺得彆扭,但是當他看到兩次試槍,吳凡像是輕描淡寫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去瞄準,居然全都打在了十環的中心點以內,這讓他的心情大定!

“臭小子,真是天才的天才,才四天時間,就把槍用到了這個程度!這說明五十米靜射超過一百環穩把穩了。移動靶過線也應該問題不大,超過九十二環十拿九穩。”孫三泰由此從昨晚上懸到現在的心終於裝進了肚子裡。

第二次蜂鳴聲響起,試槍結束。

大家全都走到射擊臺,拿起上面類似ipad的一塊螢幕,在上面快速地輸入接下來十槍的倍率,然後確認輸入,離開射擊臺。

吳凡的動作也很快,但是不知道他是因為第一正式打靶有點緊張的緣故還因為其它的原因,最後一槍輸入的時候,本想拼一下點一個高倍率——2。0倍率的靶速,可是手指一滑,就點到了緊挨在2。0倍率後面的某個方塊上,他也沒有注意到,順手按下了確認鍵,這條指令閃爍了一下,直接輸了進去。但是這一閃爍讓他看清楚了螢幕上顯示的數字,當即嚇了一跳!

“媽呀,我怎麼選了3。0倍率?”吳凡即刻回頭對著裁判臺舉手,待裁判走近來,馬上著急地問道:“報告裁判,我剛才按鍵按錯了,又誤按了確認鍵,怎麼辦”

裁判馬上走了過來,“沒有辦法修改,你只有一次機會。”

裁判撂下這句話就返回了崗位。他一天要看著三千多人比賽,腦袋都看暈了,恨不得一**地快點結束,哪有閒心去幫選手糾正輸入錯誤。而且規定的選擇時間只有三十秒鐘,那時三十秒已經到了,如果別的選手也說自己輸入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