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姝瑤這個“無關人員”,康熙就騰出手來教訓兒子了。
將手裡的茶杯重重的擱在桌子上,先看向三爺和九爺。
“無事也要生非,你們竟還不如一個三歲的小娃娃明白道理!這麼些年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兄弟本該互敬互愛,你們呢?
噢,朕忘了,你們還是有些兄弟愛的。
老九當弟弟的給老八站臺,老五和老八當兄長的就給老九擦屁股。
老三架橋撥火兒,老四就給老十三出氣。你們可真是長本事!”
最後一句話彷彿從牙縫裡擠出來的,康熙聲音難聽的要命,話也說的重。
幾個阿哥都紛紛磕頭認錯,康熙還沒消氣
“若你們有些孝心,就該顧念著你們皇瑪嬤如今還沒入土,不該攪的她老人家魂魄不安!”
說到孝道,這話已然是十分重了,康熙頓了頓,五爺嚇的一個勁兒磕頭叫皇阿瑪息怒,其他人也紛紛磕頭七嘴八舌叫息怒。臨時搭建的帳篷地面上還是黃土,不一會兒這些爺額頭上就沾滿了泥。
康熙見兒子們都嚇成這樣,心裡稍微舒暢了些。
這些阿哥鬥來鬥去不是一日兩日了,這幾十年裡幾乎是隔幾日就要來上這麼一出,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康熙雖然生氣,卻也並不阻撓。
他是帝王,若是兒子們好的像一個人似的,他才會擔憂屁股底下的皇位是否還能坐的穩當。有時甚至還會扶持一下處於弱勢的一方。兒子們相互爭鬥,康熙雖然生氣,心裡卻安定不少。
康熙自覺今日已經敲打的夠了,他心中橫著一把尺。今日之事被扯上了孝道,再罵下去難免引得前朝官員又來上本參奏,他本意只想彈壓住這些已經年富力強的兒子,不想給自己找麻煩。
“罷了,看你們這還不算完全失了分寸,如今還在孝中,朕不欲惹得你們皇瑪嬤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寧。
你們都回去給朕寫請罪摺子。萬事等回京再處置。
老三老九,今日之事原是你們倆起的頭,回京之後你們倆再來見我,這幾日好好給朕思過!
老四和老十三留下,你們先回去吧。”
雖然聽到四爺和十三爺被單獨召見,幾個阿哥心裡想法又多了起來,但康熙才生了一場氣,眾人也不敢多說什麼,只好期期艾艾的行禮告退。
“朕以前說你喜怒不定,你倒是有許多年不曾犯過這毛病了,如今為了你十三弟,你卻著急了?”
四爺和十三爺沒想到康熙居然是這個閒話家常一樣的走向,十三爺許多年不曾單獨面聖了,對康熙的閒話還有些不適應。但四爺這些年得寵,康熙也時常與他說些家常,即使再摸不著頭腦,四爺還是很快就回了話。
“回皇阿瑪,兒臣今日是急了些,請皇阿瑪責罰。只是十三弟這些年日子不好過,吃了不少苦,兒臣這個做兄長的,總是心裡過意不去。
況且稚子何辜,他家的小格格今年才三歲的小人兒,兒臣若是連維護弟弟和侄女兒都不敢,就是兒臣自己也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