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邀寵於公婆與邀寵於皇帝,理出一轍。在漫長的封建專制時代,文人與女人的心態都不太健康。在這樣的一種人文環境中,張居正要想得到公正的評價,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從與張居正同時代的一些筆記文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到對張居正的積極的肯定的評價,在這裡舉三個例子。

一個是鄒元標,這位江西吉水人,在萬曆五年秋髮生的張居正奪情事件中,還是個觀政刑部的新科進士。按明代朝廷規矩,凡在朝為官者,父母去世必須立即卸去官職,回家守孝三年,稱為丁憂。而張居正的父親過世,皇上慰留他繼續擔任首輔,此舉稱為奪情。張居正為天下計,為初見成效的“萬曆新政”考慮,亦同意皇上的安排,但反對新政的官員們藉此大做文章,紛紛攻擊張居正奪情之舉是貪戀祿位,一時謗議洶洶。鄒元標對張居正奪情也十分憤怒,在已經有四位官員為此被打斷了腿的情況下,還冒死上書攻擊張居正,認為他不回家奪情,是衣冠禽獸之舉,並進一步抨擊張居正推行的“萬曆新政”。他在疏中言道:“陛下以張居正有利於社稷耶?居正才雖可為,學術則偏;志雖欲為,自用太甚。”這封奏疏出來後,張居正與神宗都很憤怒。鄒元標因此受到嚴厲的懲處,廷杖八十之後,拖著一條被打斷的腿被流放貴州都勻衛。他於此六年,潛心研究陽###學,學問大進。後世把他看作東林黨的領袖。神宗在將張居正籍沒抄家後,把反對張居正的官員都平反、升官,鄒元標因此回京。但他看不慣神宗的不作為以及官場的腐敗,兩年後,他因再次上書指斥朝政,又被貶官外放。天啟年間,才重新起復。因為他威望高,在讀書人中很受推崇,第三次出仕便擔任左都御史的要職,成為朝廷的股肱大臣。他目睹吏治敗壞、國運衰頹,再回想萬曆新政時朝廷的勃勃生機,便深切感到張居正是明朝難得的中興名臣,因此提出為張居正平反。他說了如下一段話:“江陵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國家之議,死而後已,謂之社稷之臣,奚愧焉?”他的意思就是:張居正有功於社稷。國家現在弄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把張居正的改革成果推翻了。現在應該為他平反,為有志報國者樹立楷模。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鄒元標為自己年青時的孟浪感到慚愧。如果讓他自己選擇,他肯定不願意把那一篇抨擊張居正的疏文收錄進《明史》。熹宗雖然昏庸,但還是採納了鄒元標的建議,部分恢復張居正的名譽。直到幾年後思宗才給張居正徹底平反,此時鄒元標已經去世,沒幾年,明朝就滅亡了。

對“宰相之傑”的爭論(2)

大家想一想,鄒元標是被張居正打斷腿的人,他在歷盡坎坷磨難之後,拄著柺杖上朝,堅持為當年整他的人平反,這個例子很有說服力。

第二個是李贄。李贄是當時一流的文化名人,是明代重要的思想家,張居正擔任首輔時,李贄在禮部當一個六品的小官。杜甫寫過一首懷念李白的詩,有這樣兩句“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張居正對李贄,也存了這樣的心態。他雖然不喜歡清流,但認為李贄率真,於是將李贄提拔為雲南姚安知府,級別是正五品。李贄從碌碌無為的小京官搖身一變成為掌有實權的地方官,這是他仕途中最輝煌的一段。從張居正用人的一貫主張看,對李贄的使用不能不說是一個難得的變數。

在嘉靖中期以後,到隆慶、萬曆時期,大約半個世紀的時間,王陽明的心學大行於天下。其追隨者為傳播學問,創設了很多書院,來往於各書院講學的,先後有創立泰州學派的王艮、湛若水、耿天台等人。泰州學派的代表人物何心隱,是張居正執政期間最為著名的學者。對於張居正的改革措施,何心隱大加反對,聲言要入都“持正義,逐江陵去位,一新時局”。張、何的衝突因此達到白熱化。萬曆七年即1579年,何心隱六十二歲,他在祁門學生胡時和家中被逮捕,解到武昌,終被杖斃獄中。在何被捕期間,泰州學派許多重要人物都奔波營救:有的為他辯冤,有的變賣家產以求赦,有的願捨身替死。何心隱“瘐死”獄中之後,有人指斥張居正為避免學術上的歧異而施用政治上的迫害。在張居正死後,這種聲音愈加強烈。但李贄卻力為辯護,認為何心隱之死與張居正無關。他在《答鄧明府》一文中寫道:

何公死,不關江陵事。江陵為司業時,何公只與朋輩同往一會言耳。言雖不中,而殺之之心無有也。及何公出而獨向朋輩道“此人有欲飛不得”之雲,蓋直不滿之耳。何公聞之,遂有“此人必當國,當國必殺我”等語。則以何公平生自許太過,不意精神反為江陵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