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陳毅非常清楚,隨著解放戰爭的深入發展,晉冀魯豫不僅擔負著對中原、華東野戰軍繁重的供應任務,有時還得供應西北野戰軍,負擔確實很重,因而所提要求都再三斟酌,儘量考慮到需要和可能,著眼於全域性利益。

薄一波也儘量滿足華野的要求,並盡其所能還主動追加一些急需專案,使陳毅深受感動。

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書記劉少奇和朱德總司令得知陳毅在冶陶,打電話要他事畢後去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中工委所在地彙報華東野戰軍情況。

12月初,陳毅來到西柏坡。

故人相見,分外親熱。

陳毅詳細彙報了華東野戰軍近年來的情況。

劉少奇、朱德盛讚華東野戰軍近年來取得的輝煌戰績,要陳毅轉告華野全體官兵再接再厲,為取得外線作戰的更大勝利作出新的貢獻。

末了,劉少奇、朱德告訴陳毅,中共中央來電要他出席中央“十二月會議”,望他早日動身。

因路上大雪受阻,陳毅過雁門關出長城,過黃河,到達陝北楊家溝時,中央“十二月會議”已經結束。

中央辦公廳為給陳毅“接風洗塵”,特地請賀龍的部隊從黃河東邊搞了魚來。

在當時陝北的戰爭環境下,席上有魚有肉,已經算是盛筵了。

更使陳毅感動的是,毛澤東和周恩來在百忙之中竟破例為他接風,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等也出席作陪,濃濃的戰友情誼,使他久久難忘。

陳毅剛剛安頓下來,毛澤東就派人送來了“十二月會議”的全部檔案和有關的記錄稿,並捎了話來:先趕緊看這些檔案,容後面敘。

幾天後,毛澤東與陳毅做了一次長談,給陳毅印象最深的是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勝利的精闢分析,所慮之深,所謀之遠。

在1947年12月25日《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這個報告中,毛澤東開頭就說:“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

這即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打退了美國走狗蔣介石的數百萬反動軍隊的進攻,並使自己轉入了進攻。”

“反攻”與“進攻”,一字之差,陳毅卻異常敏感,界限分明,陳毅不禁眼前一亮。

除了過去“左”傾盲動時期,中國共產黨從未妄言很快奪取全國勝利。

抗日戰爭結束時,毛澤東也只是說“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只提爭取國共合作的前途,不提全國勝利。

在這次交談中,毛澤東清醒地說:去年###月,中央只說反攻,反不過去還可以退回來。

現在劉、鄧和你們反出去站住了,不會被趕回來了,我們才下決心說“進攻”。

陳毅在楊家溝一住就是一個月,對五年奪取全國勝利充滿信心。

他的這種好心情,在他這時所寫的詩中有所流露:

小住楊溝一月長,

評衡左右費思量。

彎弓盤馬故不發,

只緣擒賊要擒王。

北國摧枯勢若狂,

中原逐鹿更當行。

五年勝利今可卜,

穩渡長江遣粟郎。

“粟郎”,指粟裕。

末句隱藏了一個重大的戰略機密,中央曾考慮像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那樣,派粟裕率華野一、四、六縱隊渡過長江向江南戰略躍進,直搗蔣介石的後方,使國民黨軍首尾不能相顧,而加速崩潰。

只是後來中央採納了粟裕提出的華野主力暫不向江南作戰略機動、“殲敵主力於長江以北”的建議,“穩渡長江遣粟郎”才臨時改變。

1948年2月4日,陳毅離楊家溝東返。

回到華野兩個多月後,陳毅的工作有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劉伯承、鄧小平向中央正式提出:中原局轄區甚大,領導力量極嫌薄弱,三部分野戰軍在20萬人以上,如粟裕遲出,則達30萬人。

軍區武裝約為20萬人,亦須統一指揮與供應,因此請求調陳毅到中原工作。

關於陳毅是否調中原工作的問題,中央曾正式向有關方面徵求意見。

華東地區的廣大官兵當然捨不得自己的老軍長離開他們,粟裕則直接向毛澤東力陳“華東離不開陳軍長”。

中原方面,劉伯承、鄧小平等主要領導人深知陳毅在華東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在向中央請調時,明確建議:“不管哪種形式,陳毅同志華野職務不變。”

九、身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