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緇岬鬧髁鰲!�

王海蓬的觀念頗具代表性,“我們這些人對東西方兩種文化的熟悉最為平衡,作為母語中文聽說讀寫不在話下,這對高階管理人員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是成功的關鍵之一,因為對中國文化的熟悉更是用資料難以衡量的。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更新發展,跨國公司在每一個具體國家的成敗關鍵之一最終取決於有沒有一批熟悉當地文化和經濟、政治的管理人才和市場管理人才。對於文化、政治、經濟和美國存在許多區別的中國,這種需求就更為明顯。另一方面,這一批中國學生因在美國受高等教育,又擁有在美國公司的工作經驗,他們懂得發達國家的商業執行機制、現代企業管理經驗。許多中國的學生畢業後立即回國,他們的想法是既然中國是自己的長期發展目標,為什麼在美國耽誤時間呢?”

有趣的是,回國的6名哈佛MBA中,惟有中學時代就在中央電視臺做主持人的張蔚,回國不是“創業”而是“就業”。對此張蔚說:“你看我們6個人,5個都是CEO,都在‘觸網’。很多人不理解,我父母也問我為什麼‘與眾不同’,我覺得人做事一定要有激情,而做傳媒,做有創造性的事情,是我多年的夢想,是我的激情所在。我佩服我的同學,他們在努力創造自己的夢想,其實我也在實現夢想,只不過人和人不同罷了。人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事業道路。現有一些人並不適合網路,沒有這個行業的經驗,只不過認為它很時髦,這將導致一種投機。我不會為了做一個CEO而CEO。”

談到回國發展的原因,張蔚說:“我已在美國呆了10年,現在中國各方面發展得都很好,有各種機會,而且越來越開放。朱�基總理在美國訪問時說中國現在急需的是專業管理人才,這讓我覺得回來有用武之地。另外還有一個大的原因———我的父母在北京,我是家裡惟一的孩子,我非常想念他們。”

易趣的CEO邵亦波認為,“往往學技術的人可能在國外更能找到機會,而我們這些學管理的,國內更適合我們。中國現在很多技術趕得很快,並不比西方落後,甚至有超越性的創新,但在系統的建立和人的管理方面,卻跟不上發展,影響了全域性。”另外國內網路發展迅速、魅力難擋。邵亦波說,一生中最怕“年老後,回想往事,發現自己沒有做成小時候夢想的大事”。受到美國著名拍賣網站———eBuy的成功啟示,他終於找到了“使自己每天早晨都很高興起床”的工作———創辦個人物品交易站。

兩年時間,9萬美元花費,哈佛MBA給了他們什麼?

哈佛商學院每年2.5萬美元學費,不提供獎學金,加上食宿費用,兩年的時間,平均每人支出9萬美元。在我們所知的哈佛商學院99屆12名中國畢業生中,幾乎沒有人出身豪門,不少人父母卻是知識分子,十分清貧。據哈佛商學院所做的調查,哈佛商學院學生畢業時人均負債6萬美元。

如此昂貴的學費,除了就業時的風光、誘人的年薪之外,哈佛商學院帶給了學生們什麼?

張蔚說:“我覺得我學的最重要的是分析方法。哈佛商學院教學法的核心是例項教學和課堂參與,宗旨是“實用性”,上學兩年每天都在分析一些真實的商業案例,所以經過成百上千次分析以後,我覺得我能對事物從各個角度來思考,並運用恰當語言表達出來。我在這邊的工作之一是看中國有何投資機會,那麼如何看一個專案的各方面,比如財務狀況、人員體制狀況、與政府關係,還有他們的產品能否賺錢等等———這都是哈佛教給我們的。”

王海蓬說,“實打實的知識理論和培養一種思維的方法,這是哈佛的例項教學給我們的。兩年1000多節課,沒有一節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是透過具體案例去理解、認識每一個問題,透過學員討論得出結論。在哈佛最重要的不是學到什麼,而是怎樣學。”

哈佛商學院的一位教授總結說,哈佛為其畢業生提供了兩大工具,首先是對全域性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認清大方向,以後具體細節總能處理,其次是哈佛強大的遍佈全球的4萬多人的校友網路,在各國、各行業都能提供寶貴的商業資訊和優待。對於後者,幾位在中國創業的哈佛MBA大概體會最深。他們幾位創業,在沒有其他背景的情況下,靠的就是哈佛MBA這塊金色敲門磚,因為在華爾街、在幾大風險投資基金中,對哈佛MBA來說,找到校友,就是找到了信任和信譽,這一點優勢,恐怕是其他名校難以望其項背的。

而12人中的老大哥黃晶生則一語道破哈佛實質:“哈佛給我們最大的就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