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伴關係的願望進一步增強,原有的建立在主從關係、保護與被保護關係上的和諧必然要被打破。德國民眾對美國獨斷專行的單邊主義作法早有微辭,加之兩次世界大戰給德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德國人民對戰爭十分敏感,認為美國攻伊只能破壞和平與穩定,危及德國人民的福祉。適逢德國大選,施羅德政府為求連任,不能不考慮民眾的意願,在選票與布什之間權衡之後,施羅德選擇了前者。

與德國相比,法國的態度似乎溫和一些,但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它的態度至關重要。令美國苦惱的是,法國在安理會中所持的態度與美國總有一些距離,卻常常與俄羅斯一致。

跟美國鬧彆扭頗符合法國的一貫作風:冷戰時期,以戴高樂為首的法國領導人為了維護法國自身利益,不止一次違背美國的意志。法國曾經拒絕美國和英國的多邊核計劃,堅持發展自己獨立的核力量,收回北約中法國軍隊指揮權,甚至退出北約軍事組織,弄得北約總部從法國捲鋪蓋走人;它還不顧美國遏制社會主義國家的“大局”,在西方國家中率先與中國建交,同時改善與蘇聯的關係。

這次美國要“倒薩”,法國一開始就不太配合。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圍繞伊拉克武器核查問題,出現兩種意見。分歧的焦點首先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