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時候,你也可以憐憫憐憫她,給她一些子虛烏有的事,越離奇,對大嘴巴越是精神刺激,她越開心越上勁。

生活中說話沒有遮攔的人可能討人嫌,也可能讓人喜歡。在相對沉悶的情況下,人們需要大嘴巴來活躍氣氛,鬆開人們彼此間的冷漠、隔離與防禦。在這樣的情境下,一個大嘴巴比一個誠實並謹小慎微的人更重要。往往在乏味的社交環境裡,人們會自然產生一個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人來充當大嘴巴的角色,讓聚會變得活躍,人們對她的攻擊與喜歡都會生成一種彼此認同感,更易建立關係聯結。這是由一種團體動力學決定的,不能責怪這個人天生就那麼漏嘴。你可能會說你喜歡活躍空氣的人,但傳播資訊需要公正準確,但我們也知道言多必失,說話多的人說錯話也多,做事多的人做錯事也多。知道這點,你就可以諒解你的好朋友了。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職場上常遇到的問題(8)

你的好朋友正是那種大嘴巴的人,和這樣的人做好朋友需要三個原則:一是你不能太坦誠,二是你不能太相信對方說的,三是不能太在意好友對你名譽的“渲染”。這樣的人其實沒有壞心,只是孤獨、無聊與好奇所致,並不是真心想坑害什麼人。

人與人之間不是平等的嗎?

我是一名服務行業的人員,每天必須面對很多不同型別的客戶。有些客戶總看不起我們服務人員,說起話來十分傷人的自尊心,而且常常不負責任地指責我們。人與人之間不是平等的嗎?難道我們服務人員就必須要放下自己的自尊,討好所有客戶嗎?有的時候,我真的忍不住當場與客戶辯論,雖然這樣會引起投訴。

回答你之前要搞清楚一個問題,你是誰?你有份服務員的工作,你是服務員嗎?在工作環境中你是服務員,生活中還是服務員嗎?你去商店購物,去機場坐飛機,去理髮店理髮,是以服務員的心態還是消費者的心態呢?如果意識到你還是你,有自己的追求、信仰、愛好、朋友與家人,那每天幾個小時的服務是你的職業,不是你。你在這個位置上所感覺到的責難就變成客戶對服務這個角色的苛求,並不是針對你的自尊。如果你覺得客戶是針對你,跟你過不去,那麼你在這個世界中的關係就相當的混亂不清了。舉個例子,你在餐館吃飯,廚師多放了鹽,讓你難以下嚥,你有權要求這個餐館重做一道菜。如果你認為廚師是故意針對你的,或者這個廚師認為你是故意找他的麻煩,這就混淆了服務與被服務這個邊界。

服務是一個行業,當今世界的經濟發展,一是創意,二是服務,服務和創意是同等重要的事。人類的生活越來越趨向娛樂化,商品經濟為主體的社會都是服務型社會,服務是勞動的本質。人必須為他人服務來換取自己享受他人的服務。我們骨子裡可能存在一種集體無意識,人分成三六九等,服務是低下的職業。如果內心認為服務他人沒有尊嚴,那麼每天就得為尊嚴而戰,內心飽受創傷。有時想想,生活就是一個戲劇,在一幕裡你是主角,別人來配合你。在另一幕你跑龍套,配合別人把戲演好,似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把對客戶好一點,迎合客戶需求看做是討好人,其實是我們的自卑心作怪。要贏得被人尊重的前提是先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人無論扮演什麼社會角色,臉上都會洋溢著一種自然的、坦誠的光彩,營建出一種友好的氣氛。你的愉悅會讓人感覺你喜歡這個職業,喜歡前來求助的人。客戶們自然而然會喜歡你、親近你,也很難堅持那種無理態度。如果自己率先就不喜歡自己,不喜歡服務他人,戴著職業面具,把真實的自己掩藏起來,客戶罵的可能是你那張“冷”臉,不是你,也不是你的職業。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我孩子小需要找育兒嫂。有的人技術不怎樣,但喜歡孩子,因此就很細心、體貼與溫柔,孩子很喜歡也很親近她。這樣的育兒嫂經驗不多,孩子卻帶得很好。有的人很有經驗,但不是由衷地喜歡孩子,把育兒當職業,不管她做多好,還是很難讓孩子親近。原來孩子是用心去感覺別人的。用心去服務他人,是最高的境界。用心去做讓自己高尚,也讓客戶感覺榮光。

在很大的程度上,客戶的要求跟你的職業有關,與你無關。服務是一個行業,當今世界的經濟發展,一是創意,二是服務。商品經濟為主體的社會都是服務型社會,服務是勞動的本質。人必須為他人服務來換取自己享受他人的服務。

第四章 我該怎麼處理人際關係?(1)

閨密管得寬,我該怎麼辦?

我有幾個閨中密友,大家都是無話不談。最近,我在網上認識了一個男友,雙雙墜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