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的樂趣忘掉。

。 想看書來

學業,比享受現代電子更重要(1)

有一次,我給一個學生家裡打電話,因為這個學生這一階段很不專注,學習成績每況愈下。我就想給這個學生的家長打電話,瞭解瞭解情況。平常我是很少主動跟家長聯絡,因為我知道學生只要到了學校,我就應該負擔起這份責任來,我不會輕易地麻煩家長,或動不動把家長叫來。

我打通了電話後,是學生接的。我說,你叫你爸爸接電話。他就給轉到了另一個分機上,這個小小的舉動引起了我的注意。

家長接起電話之後,我先問了問孩子最近的狀況,然後問:“在你家裡,是不是孩子房間裡也有電話?”

那位家長說:“有,是一個分機。”

我再問:“孩子房間裡有電腦嗎?”

家長說:“有。”

我又問:“他房間裡還有哪些東西?”

家長說:“有電視,有電腦,有電話,還有手機……”

我就說這位父親:“你不是在培養一個學生,你現在是培養你孩子成為一個業務員,一個娛樂家!這還讓孩子怎麼學?”

這位父親也承認:“平時光知道孩子在屋裡,他是在學習還是在幹別的,我們也控制不了。”

我還說:“咱們都是同齡人,你想一想,咱們那個時候,別說電腦手機,家裡連報紙都沒有。想考大學,有一本書就足夠了,幹什麼都能幹下去。現在,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你把這麼精彩的世界,全搬到你孩子房間去了,你孩子學習好是不可能的!李白要是天天看電視打電話,能寫出那麼好的詩?”

經過我一番“轟炸”之後,家長被炸得幡然醒悟,他說:“那我把電話電視電腦什麼的都撤了!”

我說:“你也不能硬性地撤,咱們得讓孩子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等他自己想撤出來了,你才能撤。如果他自己不想撤,你硬撤出來,又會造成家長與孩子的對立,這也不利於對孩子的教育。”

後來,在家長引導下,孩子同意把電話電腦電視都搬了出來。孩子能夠安心學習了,就漸漸進入狀態,成績也逐步提高了。

成長期的孩子,環境很重要。孟子小的時候,他家住在一片墳地旁邊,孟子整天就玩一些哭喪或埋人之類的遊戲。母親認為這種環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就搬遷到一個集鎮住下。結果,孩子就玩起做買賣之類的遊戲。孟子的母親還是不滿意,又遷居到了一所學校旁邊。孟子受到良好的影響,變得勤奮學習,彬彬有禮。於是,孟子的母親就決定在學校旁邊定居下來。這就是人人熟知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現在網路那麼發達,遊戲那麼多,誘惑那麼大,孩子要想抵制真不容易。孩子玩電腦遊戲,只要沒到失控的程度,我覺得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我看過一則新聞,發生在東北。一個孩子,因為上網玩遊戲,回家要錢時遭到父母拒絕,這個兒子竟然動手打了自己的父親。母親上前阻攔,兒子竟把母親推到一邊,隨後從母親錢包裡掏出100元錢,揚長而去。

這個孩子事後說:“當時我已經玩了4個小時格鬥遊戲,很興奮,腦子裡都是打啊殺啊。我已分不清遊戲和現實了,動手的時候什麼也沒想。”

學業,比享受現代電子更重要(2)

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部分原因是,現在的學生要面對一些壓力,包括家長和同學的壓力、老師的壓力,如果他不能承受和化解這種壓力的話,就需要找一個釋放壓力的方式,而電腦遊戲就可以讓他忘掉煩惱。他在網路遊戲裡面打啊殺啊,能夠得到一種宣洩,一種快樂,一種虛幻的成就感,而又他無需負責任。

家長和老師有責任營造有助於學習的氛圍,使孩子能夠找到平靜,找到樂趣,找到成就感。最重要的是,應該使孩子逐漸懂得:學業比享受那些現代電子產品更重要,生活中有更多的事需要他們去做。

優秀是一種習慣

學生需要養成多個好習慣,最後才能形成綜合優勢。

學習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生的意志、品質、專注程度、執著程度等等。而當這些因素成為思維和行為定勢的時候,就被稱之為習慣。

英國哲學家艾蒙斯說: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就是最壞的主人。好習慣讓孩子學業優秀,壞習慣則削弱我們的競爭能力。

人大附中有一位同學叫劉朔,寫過一篇題為《優秀是一種習慣》的文章。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