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徐麗婕抬眼望去,果然看見姜山和一個胖胖的中年男子從後廚出口走上了擂臺。場內立刻安靜了下來,剛才的那一幕插曲已被眾人拋於腦後,大家都拭目等待著這場名廚對決。

徐叔呡了口茶,潤潤喉嚨,然後朗聲說道:“諸位,今天的比試即刻開始。這兩位我想大家都認識了,這個年輕人便是與淮揚廚屆定下賭局的姜山姜先生,另一位更不用多說,是城南‘妙味居’的朱曉華朱師傅,他素來以選料精細聞名於揚州廚屆。”

第五章 車輪戰(5)

姜山和朱曉華均微微欠身點頭,向眾人致意。

徐叔略做停頓後,繼續說道:“今天雙方比試的菜目是:大煮乾絲!”

“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絲堆細縷,熟銅菸袋臥長苗,燒酒水晶餚。”

這是清代惺庵居土所作的《望江南》,這首詞描繪了舊日揚州的食客在茶社中一邊抽菸,喝酒,吃餚肉,一面品嚐“加料乾絲”的情景。這“加料乾絲”即是今日淮揚菜中“大煮乾絲”。

這道菜相傳原為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徑揚州時御宴上的一味菜餚,當時叫做“九絲細縷湯”,即用豆乾絲、火腿絲、雞絲、筍絲、木耳絲、口蘑絲、紫菜絲、銀魚絲、肉絲燴制而成的湯。後來傳到民間,又經過了一系列的變化和改進。現在的做法是將豆腐乾批片後切絲,先在清水中烹過,瀝去滷水,然後在雞湯中煮過,瀝去雞湯,再倒入新雞湯重煮,並加入配料如蝦仁、火腿絲、海參絲、肫肝絲、雞脯絲等,入味後拌好香油、淮鹽,裝盤上桌,其特點是乾絲高壘、入口綿軟、清鮮爽口,葷素相得益彰,歷來是淮揚菜系的看家名菜。

擂臺之上,比試已經開始。

做“大煮乾絲”所用的豆腐乾,俗稱“方幹”,高七分,長寬各兩寸有餘。雖然看起來不大,但切成細細的乾絲後,卻能壘起高高的一盤。所以要做一道大份的“大煮乾絲”,其主料用兩份豆腐乾也就足夠了。

可現在姜山和朱曉華的面前,卻各擺著一隻大大的竹籃,籃中整整齊齊地碼滿了層疊的方幹,足有上百塊之多。一名小夥計垂手站在一旁,恭恭敬敬地說道:“這些都是產自七里鄉的上好新鮮豆乾,請兩位選用。若不合適,後廚尚有足量的方幹備選。”

臺下徐麗婕好奇地問道:“七里鄉在什麼地方,那裡的方幹很有名嗎?”

“這你可算問對人了。”沈飛抱著胳膊說,“要做一份出色的‘大煮乾絲’,普通的豆腐乾可不行,一定要用長江下游一帶出產的豆腐乾,其中又以揚州南界七里鄉地區的為最佳。”

“可是豆腐乾和豆腐乾之間會有什麼區別呢?”

“那區別可大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於水土間的差別造成的。首先,只有長江下游肥沃的土地才能夠長出肥大細膩的上好黃豆。其次,在製作豆腐乾的過程中,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北方的水硬度大,製出的豆腐乾不僅僵硬,而且色澤發黃,這樣的品色,江淮一帶的廚子只怕都不屑去看上一眼。而七里鄉毗鄰邵伯湖,水質清澈柔和,那裡出產的豆腐乾總是又白又嫩,惹人喜愛。”沈飛說得興起,舔了舔嘴唇,又繼續侃侃而談:“即使是同一個地方出產的豆腐乾,品質也不盡相同,有的質緊細膩,有的則粗糙疏鬆,這和製作時所用黃豆的老嫩,點滷時配料的構成,以及加水量的多少都有關係。所以要想做出一道令人叫絕的大煮乾絲,首先你得知道怎麼挑選上乘的豆腐乾。”

徐麗婕吐了吐舌頭,贊訝道:“沒想到一塊小小的豆腐乾,竟也藏著這麼大的名堂。”

“那當然。這烹飪中方方面面的學問可謂博大精深,我雖然只是一個菜頭,嘿嘿,所知所學也是小看不得的。”沈飛開始略帶陶醉地揚揚自得起來。

徐麗婕笑了笑,不再搭他的話茬,轉過頭,且看擂臺上的兩位如何選料。

姜山就像在市場上買菜一樣,伸手在竹籃中翻看兩下,然後揀起了一塊豆腐乾,在眼前仔細端詳片刻後,覺得不太合適,便又放回了籃中,同時抬起眼睛,好整以暇地瞅了瞅身旁的朱曉華,可這一看,他的眼神就像被定住了一樣,一時竟無法離開。

不僅是姜山,在場所有人的目光,現在都被這個貌不驚人的朱曉華吸引了過去。只見他閉著眼睛,右手伸入竹籃中,幾根胖胖的手指上下翻動,每動一次,便用食指和中指夾起一塊豆腐乾,然後幾不停頓,兩指一彈,那豆腐乾便從籃中飛出,穩穩地落在小夥計腳下的一隻闊口大盆中。他手上的動作甚是迅捷,豆腐乾一塊接著一塊,接連不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