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辦什麼事都怕人們走極端,為了避免學生把問題簡單化,防止他們僅僅用“Yes”和“No”回答問題,她在黑板上畫了這樣一個圖形:
優秀生
…
(分班)1 2 3 4 5 6 7 8 9 10 (合班)
…
智障生
圖形中由1到10是表示對分班還是合班的同意程度,選擇的數字越小,表示自己主張分班授課的意願越強;相反,選擇的數字越大,則表明自己主張合班上課的意願越強。她要學生按照自己的傾向,在這個圖形上表明自己的觀點。結果,卡片上的意見被很快匯總起來,19位研究生的意見分佈如下:
優秀生 1 1 1 2 6 3 5(人) (票數)
………
(分班)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班)
………
智障生 1 1 2 3 4 2 4 2(人) (票數)
統計的結果表明,對優秀生是分班還是合班,19位研究生中有1人強烈主張分班,有5人強烈贊成合班,平均值為,對智障生是分班還是合班,沒有人強烈主張分班,只有1人把分班的傾向標註在“3”的程度上,而強烈主張合班的也僅有2人,平均值為。
也就是說,大家比較傾向於優秀生合班,如果以10為最大限度的話,他們的意見竟達到了;而對智障生合班上課的同意程度則略低一些,不過也達到了,可見,因材施教還是深入人心的。
有意思的是,討論中有一位華人留學生請教老師,作為老師,你到底是贊成分班還是贊成合班?蘇姍小姐聳了聳肩說,你是不是向我要一個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