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學校從20世紀80年代初即建立了友好關係,學校曾有一位叫列波曼的學生因為到中國學習,非常喜歡中國,留下不回來了,後來考入了耶魯大學,又到哈佛讀了法學院的博士,現在哥倫比亞大學講中國法律課程,是一位很有名氣的中國法律問題專家。
說起牛頓北高中的概況,詹妮弗校長說,學校有9~12年級,一般是14~18歲的孩子,共有2200名學生,是一所綜合高中。除了學術課程以外,學校還為學生開設了技術課程,如計算機、汽車、木工、電子等。學生來自近50個國家,選修漢語的也有100多人,學校還與十幾個國家有合作交流專案,90%以上的學生將進入大學學習。
當我問校長,在美國,辦好一所學校最為重要的是什麼時,詹妮弗非常明確而堅定地脫口而出:教師是最為重要的,有了好教師,學生就喜歡上課,也能夠學到東西。但要找到好教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所以,在學校工作的各個細節上,都要把教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走出校長辦公室,梅巧女士首先帶我來到歷史系辦公室。辦公室分內外兩部分,裡面一間是系主任的辦公室,外面一個大廳一樣的房間則是全校所有歷史教師辦公的地方。辦公室四周擺滿了書架,中間是老師們的辦公桌,還有一個老師們開會的地方。系主任告訴我,這種辦公方式是從中國學來的,這樣不僅每位教師都有一個相對安靜的空間,而且,還可以隨時圍在一起開會,研究一些大家共同關心的事情。
教師是學校的生命(2)
應梅巧女士的要求,系主任重點向我介紹了學校選用教材的情況。在美國,每所學校都有獨立選擇教材的權力,這個權力並不在校長,而在學科的教師們。出版商每年都會把相關的教材寄送到學校,然後,各位教師透過閱讀、對比,選出自己喜歡的高質量的教材,最後,透過投票決定選用某一種教材。當然,系主任在其中還是能發揮很大影響的,因為他往往就是這一學科的權威。
一邊說,系主任一邊向我介紹著每一種教材的優劣。他聳聳肩膀,很風趣地說,其實,選什麼教材已經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了,天天跟這些東西打交道,心裡已經十分清楚;倒是如何教好我們的孩子,到現在我也搞不明白。
告別了歷史系主任,我們打算去語言教研室。很湊巧,當我們來到語言教研室的時候,正是午飯時間,兩間辦公室裡坐滿了教師。原來,他們是在利用午餐時間面試兩位前來應聘的新教師。美國人太講究實際了,邊吃飯邊面試新教師,既使面試顯得輕鬆自然,又節約了教師們的時間。
當然,學校對在職教師也有評估,一般是兩年一次。新教師在一開始工作的第一年裡,學校要對他進行四次考核,如果合格的話,就可以取得終身聘用資格。這個考核小組由校長、校長助理和一名老教師組成。考核的指標體系共有五項內容:一是交流能力與技巧;二是課程準備情況,也就是備課;三是自我提高也就是繼續教育的情況;四是課堂氣氛;五是考試或考核的成績。考核的形式比較簡單,就是考核小組到課堂觀察學生的情況。如果這個教師不合格,這個小組有權力通知他們的“老闆”——市教育局,不要和這位教師繼續簽訂聘用合同。
我明白了,校長所謂“教師是學校的生命”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深入到了學校的“骨髓”。只有教師在學校裡真正有了地位,從選用教材到聘用新教師都有實質性的參與,他們才可能真正成為學校的脊樑。
txt小說上傳分享
教育資源就在我們身邊(1)
當我和梅巧女士來到牛頓北高中時,她曾帶我到了一個看上去像是教導處的地方,這裡可以找到學校全部課程開設和管理方面的資料。辦公室的一位女士給我拿出了幾大本檔案夾,抽出其中一些材料,向我介紹情況。使我感到好奇的是,學校把一切都當成教育資源的意識。
“學校辦公室活動”是要學生在學校辦公室裡服務的課程,既是給學生和員工提供的輔助性服務活動,也是一門課程。在這裡可以修習一個學期,每週4個學時,成績合格,可以獲得個學分。而“大哥哥、大姐姐”也是一門課程的名稱,這是一個一年的學習專案,只有12年級的學生可以選修,合格者可以獲得5個學分。參加者有機會為其他需要幫助的低年級學生當一年大哥哥、大姐姐,為他們提供指導和幫助。與之相類似的還有一門“同伴指導課程”。因為,每年都有100多名學生轉入牛頓北高中學習,如何幫助轉學的學生儘快適應生活,如果單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