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姬昌曰:“姜君侯素有才德,當為天下之主。”
姜文煥急忙推辭。
旁邊鄂順和眾將齊齊上前,大呼曰:“天下歸心,已非一日,侯爺為何苦苦固辭?侯爺舍此不居,則天下諸侯瓦解,自此生亂,是使天下終無太平之日矣。”
子牙上前急止之曰:“諸位不必如此,我自有名正言順之說。”
子牙曰:“紂王禍亂天下,侯爺率諸侯明正其罪,天下無不悅服,侯爺禮當正位,號令天下。況當日鳳鳴岐山,祥瑞現於周地,此上天垂應之兆,豈是偶然!今天下人心悅而歸周,正是天下響應,時不可失。侯爺今日固辭,恐諸侯心冷,各散歸國,渙無所統,各據其地,日生禍亂,甚非侯爺吊伐之意。深失民望,非所以愛之,實所以害之也。願侯爺詳察!”
姬昌曰:“眾人固是美愛,然吾之德薄,不足以勝此任。”
東伯侯姜文煥曰:“侯爺不必辭遜,姜元帥自有主見。”
乃對子牙曰:“請元帥速行,不得遲滯,恐人心解散。”
子牙急忙傳令:“命畫圖樣造臺,作祝文昭告天地社稷,俟後有大賢,侯爺再讓位未遲。”
傍有周公旦自去造臺。
周公旦畫了圖樣,於天地壇前造一座臺。臺高三層,按三才之象,分八卦之形。正中設“皇天后土之位”;傍立“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神”旗唬,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立於其地;前後有“十干”旗號,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立於本位;壇上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顓頊;中有黃帝軒轅;壇上羅列籩、豆、、簋、金爵、玉,陳設祭前,並生炙脯,列於几席,鮮、醬、魚、肉設於案桌,無不齊備。只見香燒寶鼎,花插金瓶,子牙方請姬昌上壇。姬昌再三謙讓,然後登壇。
周公旦高捧祝文,上臺開讀,讀罷,焚了,祝告天地畢,只見香菸籠罩空中,瑞靄氤氳滿地,其日天朗氣清,惠風慶雲,真是昌期應運,太平景象,自然迥別。那朝歌百姓擠擁,遍地歡呼。
此上天意屬姬昌,姬昌無奈。只得受了冊、寶,即天子位,通告天下諸侯。通告一出,天下中小諸侯紛紛附和,前來朝歌覲見。各處關隘將領,也紛紛歸降。
自此,天下歸周。
數日之後,天下諸侯齊聚朝歌。
姬昌面南垂拱端坐。樂奏三番,眾諸侯出笏,山呼萬歲。拜賀畢,姬昌傳旨,大赦天下。姬昌傳旨,命擺九龍飾席,大宴八百諸侯,君臣共樂。眾人酒過數巡,俱各歡暢,百官覺已深沉,各辭闕謝恩而散。
話說次日姬昌設朝,眾諸侯朝賀畢,姬昌謂子牙曰:“殷紂因廣施土木之功,竭天下之財,荒淫失政,故有此敗。朕蒙眾諸侯立之為君,朕欲將鹿臺之貨財給散與天下諸侯,頒賜各夷王衣襲之費,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賢,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喪祭,信明義,崇德報功,命諸侯各引人馬歸國,以安享其土地。”
又將摘星樓殿閣盡行拆毀,散鹿臺之財,發巨橋之粟,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基,式商容之閭,放內宮之人,大賚於四海,而萬姓悅服。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以示天下大服。
姬昌在朝歌旬月,萬民樂業,人物安阜,瑞草生,鳳凰現,醴泉溢,甘露降,景星慶雲,熙熙,真是太平景象。
第五百四十三章 返回西岐
話說姬昌為天子,號文王,天人感應,民安物阜,天降祥瑞,萬民無不悅服。不多時,天下諸侯俱辭朝,各歸本國。子牙入內庭見文王,王曰:“丞相有何奏章?”
子牙奏曰:“方今天下已定,老臣啟陛下,命官鎮守朝歌。”
文王曰:“依丞相之意。著用何官?”
子牙曰:“三公子是最適人選。”
文王奇怪曰:“你為何不選發兒?”
子牙曰:“二公子乃是林師兄門下,他的去處林師兄已經安排好了,不會久留人間富貴。”
文王曰:“孤懂了!俟明日臨朝商議。”
子牙退朝,回相府。只至次日,文王早朝,諸臣朝見畢,文王曰:“孤今準備返回西岐,何人可鎮守朝歌?”
文王問罷,眾臣共議:“非親王不可。”
遂議管叔鮮、蔡叔度二王監國。
文王依允,隨命二子守此朝歌。
文王吩咐:“明日大駕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