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驚呼,畢竟,他自己的未來,就是進入更加不可思議的生命層次,不腐不朽,宇宙生滅而他亙古長存。
……
鋼鐵星球加速飛行。
迅速靠近這顆黑暗的黑矮星。
放在宇宙背景下,用可見光視野觀測,不仔細辨認,真的很難發現它,幾乎不發生光線。但是在紅外形視野,以及時空緯度視野,都可以清晰觀察到它的存在。緩緩地自旋,緩緩地輻射紅外線和電磁波。
更靠近之後。
可以觀察到這顆黑矮星的表面,是巨大的風暴,顏色也從之前的黑色,變成了現在的黑紅相間。
黑色是溫度低區,最低大概是零下三十度;紅色是溫度高區,最高大概是三百多度。
這些區域在變動,但是變動的速度非常緩慢,也就是說,即便有著狂野的風暴,褐矮星上的氣候變化,應該也不會太驚人。
“有冷有熱,溫度其實很適合生命的孕育,或許這顆褐矮星真的可以孕育出,吸引狂暴碎星者的生命。”
“這讓我想起了幻影之翼的家鄉霧星,以及我去過的冰球。這些類木行星,總是會出乎人意料的,誕生一些奇奇怪怪的生命。在這裡,這顆黑矮星,又會誕生什麼樣的奇怪生命?會不會有智慧生物?”
智慧生物的可能性比較低,沈聰傾向於是原始的微生物。
沒有固定的陸地,加上極端的風暴,真的很難孕育更加複雜的生命個體。
“或許會像幻影之翼一樣,這裡也有氣態蟲族。希望如此,如果只是微生物,那就太無趣了。能發展出高階生命更好,我喜歡與文明物種打交道,能夠吸收有趣的歷史,找到別開生面的思路。”
很快,鋼鐵星球進入褐矮星的同步軌道。
可以清晰觀察褐矮星的表面大氣層與雲層,這時候沈聰發現,其實這顆褐矮星並沒有他想的那樣狂野。上面確實有巨大的風暴,甚至有一個大風暴,比木星的大紅斑還要巨大。但這些風暴是固定的。
沒有移動,十分穩定的氣旋。
所有氣旋風暴都是如此,彷彿靜止在各個區域。
“建立力學模型,分析原因。”
沈聰迅速將褐矮星的基本引數採集,然後進行超算模擬,對褐矮星的引力、自轉、輻射、氣旋等因素,一一分析、集合。在宇宙火種的思維支援下,大概經過幾次億的運算,成功計算出一個逼真的模型。
模型上,所有的氣旋都在旋轉,但同樣不移動。
沈聰盯著模型,暗自點頭:“原來是這樣,無核聚變的褐矮星,以氣旋的方式對外輻射,這就像是被扎漏氣的氣球,氣旋就是漏洞。”
恆星依靠核聚變產生巨大的能量,對外輻射光和熱;褐矮星是失敗的恆星,沒有核聚變,它似乎連氘都無法燃燒,所釋放的輻射能量,應該是它形成和收縮時的引力能。
也就是說。
黑矮星因為質量太小,無法燃燒成為恆星。當它從星雲中開始誕生,有一個相對的收縮勢能,這個勢能就是它能對外輻射能量的最大動力。
模型所揭露的本質,對沈聰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訊。
因為這暴露了一些天體形成時的資料,介於恆星和行星之間的褐矮星,在恆星和行星之間形成一個紐帶,讓天體的誕生變得有跡可循。什麼樣的作用力,會形成恆星,什麼樣的作用力會形成行星。
總結和歸納這些規律,就能洞徹天體演化的最基本因素。對他最重要的時刻,超新星爆炸,是很關鍵的補充。
“褐矮星很巨大,比之前到過的冰球還要大幾十倍,遺澤降臨的位置恐怕難以尋找。”沈聰微微思考,上一次在冰球上也差點找不到遺澤,幸好最後出現冰層和岩石層,遺澤都墜落在那裡。
這顆褐矮星卻不一樣。
它沒有固態核心。
也就是說,那些遺澤不會固定,很可能被分解,分散在褐矮星的任何位置。
“這不重要了,一些遺澤而已,我自己去開採恆星,一樣可以收集到足夠的火種粒。這一次要仔細研究褐矮星,探尋一些本質上的東西,加深對宇宙的更多瞭解。”
觀測完褐矮星的表面。
沈聰決定進入褐矮星內部,這一次,他選擇本體進入,褐矮星十分巨大,質量能達到太陽的3%左右,是木星質量的三十多倍。沈聰現在的身體,還無法對它產生太大的影響,頂多會干擾一些氣旋。
而且他也不得不以本體進入,褐矮星的表面並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