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五四運動中,愛國的青年起到了先鋒的作用。
第三,在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現實意義: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
“五四運動的精神,最根本就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當代中國的廣大青年,要繼續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努力擔當起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1998 年5 月4 日,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 週年大會上作《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的講話: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與中國共產黨誕生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同工人階級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和階級基礎。
一、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
1.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的主要條件
第一,從政治思想角度看,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抨擊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秩序的思想特徵,革命精神極強,極易引起相當一部分中國人共鳴。(來自西方,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特點:批判性)
“在這樣一個國家裡,10 到12 歲的童工,在晚上時常被關起來,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機器之下的破布堆裡;人們不必要有銳利的觀察力,便可以明白:為什麼《共產黨宣言》會被這個國家的人民奉為聖經。此外,中國人所遇到的西方民主,只是在其擔任了外國警察的角色,及保護以暴力奪取中國的權利與利益這幾方面。因此,人們也無需仔細研究,便可以明白:為什麼中國人立即可以完全接受馬克思對西方民主的偽善所作的藐視性抨擊。”——斯諾
第二. 五四運動時期,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終結,一戰是對傳統西方文明的一次重大打擊,也是資本主義制度缺陷的一次大暴露。一戰後,歐洲思想界的悲觀情緒的表現:
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
羅素:《民主與革命》
--西方傳統政治、經濟秩序受到挑戰
一方面,使某些中國人更加堅守中國文明的舊途;另一方面,使相當一部分人開始探尋突破傳統的新路。
2.早期馬克思主義隊伍
主要有三種型別:
首先,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如李大釗、陳獨秀;
其次,五四運動的左翼骨幹,如毛澤東;
再次,部分原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家,如董必武
3.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
特點:
第一,重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明確地同第二國際的社會民主主義劃清界限。
第二,注意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
第三,開始提出知識分子應當同勞動群眾相結合的思想。
4.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開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發揮指導作用。
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1.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
第一階段: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
第二階段:從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到黨的建立。
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活動
第一,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與反馬克思主義主義的思想流派的論戰:
內容:(1)李大釗與胡適:問題與主義。
胡適:“要一個一個地研究問題,一點一滴地解決問題。”其實質是反對從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會制度,宣揚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李大釗:“必須有一個根本解決,才有把一個一個具體問題都解決了的希望。”其實質是主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革命,認為“問題”與“主義”不能截然分開,兩者應該並行不悖。
(2)李達、陳獨秀與張東蓀、梁啟超:關於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的爭論。
(3)李達、陳獨秀與區聲白、黃凌霜關於馬克思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爭論: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實行社會革命還是實行社會改良,需不需要建立無產階級政黨。
結果: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的論戰,劃清了科學社會主義與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界線。推動了進步分子走上馬克思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