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臉色微變,但瞬間又笑了:“滿朝的武將,為什麼偏要讓他去。”
“十一弟雖然犯了大錯,但總是皇上的一母同胞,皇上看在孝怡皇太后的份上,饒過他這遭吧。”
皇帝不作聲,一時間水榭裡外靜下來,只聞殘荷底下“咚”的一聲,或許是遲遲未入泥休眠的蛙,躍入水中。皇帝看著那漸漸擴散的漣漪出神:“有什麼為難的地方,你說吧。”
那樣的“笑話”,如何能講給皇帝聽?豫親王隱忍的微皺起眉,含糊其詞:“其實十一弟性子粗疏,皇上亦知其人……況且處置十一弟,外間不免有所議論。”
皇帝問:“什麼議論?”
豫親王見瞞不住,且這普天之下,只怕除了自己,親貴中絕無一人會告之皇帝。於是將傳言略加引敘,饒是他避重就輕的輕描淡寫,猶氣得皇帝渾身發抖,一下子站起來,步下御座,在水榭中踱了兩個來回。豫親王見他急躁,忙道:“四哥,這定是別有用心的小人散播出來,以汙四哥的聖譽,皇上不用放在心上。臣已命九城兵馬司暗中密查,想法子止息流言。”
第十八章,誰念西風獨自涼(4)
皇帝怒極反笑:“好,甚好。”他抬起眼睛,望向一池蕭瑟的殘荷:“竟教人傳這種話來,真是聰明,想用這個法子迫我放定泳出來,恢復王爵且委以重任,或交與兵權,以示天下我兄弟間並無嫌隙。哼,可惜,朕偏不讓他如願。”
“老七,你先回京去。”皇帝嘴角微揚:“至於誰領兵去定蘭關,朕有了一個好人選——睿親王定湛自幼熟知兵法,驍勇善武,便由他領北營去赴援定蘭關吧。”
“四哥。”
皇帝微微冷笑:“他以為我不會將兵權輕易給他,所以才想著從定泳下手,好一著‘聲東擊西’。嘿,以為朕不敢麼,朕偏來個‘請君入甕。’”
北營是豫親王一手組建,所有軍官,極是忠誠可靠,且西北皆是荒漠,朝廷只要攥緊了糧草供給,便不怕大軍會生變。聽聞皇帝此言,豫親王心下亦明白了幾分。皇帝微微眯起眼睛,又是那種似是漫不經心的神色:“至於定泳,放他出來就放他出來,讓他戴罪辦差,替睿王的大軍徵糧去。”
徵糧是件燙手山芋的苦差,因為水患,“賀戩一熟,天下富足”的賀戩兩州,今年突遭百年不遇的大災,竟致顆粒無收,災民紛紛北逃,顛沛流離,一路病喪無數,將瘟疫之症傳入北地數州。北地數州忙著防瘟救疫,又兼要調糧入南方賑災,官紳百姓皆覺得苦不堪言。而定蘭關戰事日緊,大軍開撥在即,錢糧徵收迫在眉睫,更如百上加斤。而敬親王定泳性格粗疏莽撞,派他去徵糧,只怕他要將封疆大吏們得罪盡了。
一時商議已罷,豫親王便行禮辭出,皇帝忽又叫住他:“老七。”,見豫親王停步,皇帝又頓了一下,才從薄薄的唇中吐出一句話:“永清宮裡,你著人多加留意,不能讓她死了。”
流言之下,如果廢為庶人的如霜再有什麼意外,定會被傳說成是皇帝惱羞成怒而“殺人滅口”,這一著睿王或許已然部署良久,所以皇帝故有此叮囑。
豫親王道:“臣弟明白。”
第十九章,清歌莫送秋聲去(1)
天色已晚,但豫親王仍是連夜行路,趕回京城。扈從衛士高持明炬,但聞蹄聲隆隆,一彎新月如鉤掛在林梢,月光似水,照在甲冑兵器之上,清泠泠如有冰意。而而林間草木皆生霜氣,西風吹面生寒。
隨在豫親王馬後的遲晉然被風吹得一哆嗦,見豫親王只是疾馳趕路,風吹起他肩上所繫披風,漫卷如旗。侍從所執火炬的火苗被風吹得呼啦啦直響,映得豫親王一張臉龐,亦是忽明忽暗。
“王爺!”
遲晉然見他身子猛然一歪,不由驚得叫了一聲,豫親王本能帶緊了韁繩,挺直了身子,有幾分歉然:“差點睡著了。”
遲晉然道:“王爺這是太累了,回京之後要好好歇一歇才好。”
豫親王強打著精神,迎著凜然生寒的西風,睜大了睏乏的眼睛,吁了口氣:“回到京裡事情更多,只怕更沒得歇。”遲晉然忍不住道:“王爺,差事是辦不完的,這樣拼命又是何苦。”
豫親王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己,虧你還讀過幾年私塾,不知聖賢書都念到哪裡去了。”
遲晉然笑嘻嘻的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種大道理我當然知道。可我也得吃飽睡好,才好替皇上辦差啊,不然我餓著肚子,或是睡得不夠,精神不濟,一樣會弄砸了差事。”
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