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妙聽了說了,立刻就從床上披衣起來了,身後朱宣也跟了來,夫妻兩個人立於廊下,攜手看了那院中落紅片片的景緻,這一次看了都是微笑了。
早飯後,朱子才進了來,也是一臉的興奮:“外面是城外鄉人,敲鑼打鼓給王妃送了萬民傘來,感激王妃當機立斷,挖堤洩洪,才把天災扭轉過來。”
沈王妃驚喜的看了朱宣,這幾時裡來,第一次這樣開心過,朱宣也含笑了,對如音道:“取王妃的衣服來。”
他親自站在一旁,負手看了妙姐兒按品大妝了,看了她出去了,心裡也是得意的不行。
徐從安被朱喜急忙找了來:“王爺請徐先生陪了王妃,照顧一下。”自己的徒弟又露了臉,徐先生更是得意,過來的路上想了王爺一定比我還要得意。
趕到了王府門前,果然是一片鑼鼓聲,幾百鄉人都是喜笑顏開了,妙姐兒按品大妝,福祿壽喜引了出來了,立於府門前正在接受了鄉人的跪拜,她喜悅的看了看趕來的徐先生,心裡只有一個想法:這算不算付出也有回報?
昨天堤壩下那些阻攔了洩洪的鄉人也是一樣的打扮,青衣小帽了,讓人看了覺得憊懶;可是今天看上去同樣是差不多的窮人裝扮了,看了眼前這些人卻只是覺得質樸。
幾個年長的鄉老抱了萬民傘過來呈給王妃,都是年長者,沈王妃欠了欠身子接了傘,與他們寒暄了:“老人家高壽了?”
聽說有兩位百歲老人,沈王妃也是欣喜了:“如此高壽,實屬難得,以後每個月一位加一吊錢,老人家住在哪裡,讓人按月送去,理當是奉養了。”
看了鄉老們歡天喜地叩謝了,沈王妃喜滋滋抱了萬民傘,道:“不用多禮,想我父親,如果能有如此高壽,也是做兒女的孝心感動上天了。”
王府門前熱鬧翻了天,朱宣在房裡聽了人來回報,只是一笑,這個孩子很會籠絡人心。
一個月一吊錢,真是不值什麼。
聽了朱喜進來回話了:“王妃進來了,徐先生也進來了。”朱宣就邁步出了來,卻沒有見到妙奶兒,只見到了徐從安。
兩個人見了面,都是欣欣然得意,徐從安也笑了,看了王爺更是得意了,心想,想捏成什麼人,一捏一個準。
忽然想起來了史敬功以前教過的那位蘇姑娘,如果許給王爺的是蘇姑娘,未必王爺能如願。
朱宣與徐從安又痛喝了一天的酒,中間問了王妃在哪裡,朱祿過來回話了,也是高興的不行,天天受人欺負了,今天看看,誰才是得意的人。
朱祿進來了笑道:“先是去回了太夫人,太夫人也高興的不行。然後高陽公主,姚夫人要看萬民傘,王妃陪了她們。”
朱宣聽了也就罷了,看了朱祿出去了,對徐從安說了一句:“可憐那傘,她們玩過一遍,還是傘嗎?”
徐從安哈哈大笑了,王爺對於高陽公主,一向是頭疼的。
夏日的豔陽,不一會兒就曬乾了地表,鮮花上的雨珠也消逝了。
高陽公主,陶秀珠,妙姐兒還在樂顛顛的看了那把萬民傘,寫滿了名字的傘擺得離世子朱睿最近,而且朱睿只讓她們看一看不許再碰了,他小手一擺:“你們弄髒了怎麼辦,祖母說要擺著呢。”
高陽公主看了朱睿,心裡有幾分羨慕了,看了妙姐兒:“有這樣一個孩子真好。”陶秀珠立即取笑了道:“你圓了房就有了。”
高陽公主和妙姐兒一起瞪了陶秀珠,小孩子在面前,說這個。
陶秀珠自悔失言,忙嘻笑了對朱睿道:“你既然不讓玩,就抱走了吧。”朱睿就等了這一句,笑道:“那我抱給祖母和弟弟看了。”
站起來就抱了那萬民傘走了。傘大人小又走得急,身子歪歪扭扭的出了門,就交給了跟的人,神氣活現的吩咐了:“我們去見祖母去。”
高陽公主、陶秀珠則一句一句的取笑了妙姐兒:“昨天洩洪,為什麼不叫上我們。”沈玉妙嫣然了,帶上你們,再弄上兩個泥人兒,又要弄髒我一輛馬車。
她看了外面晴日,笑道:“咱們去園子吧,自你們來了,還沒有去過園子裡好好玩過。”三個人手拉了手站起來笑語了往外走。
這一會兒又來了三個客人,周亦玉,薛夫人,尹夫人都是剛得了訊息,來看那把萬民傘。六個人嘻笑了,一直往園子裡來。
紅染閣,綠天亭,一處處都遊了過來,前面一片空地上,現了兩隻箭跺子出來。陶秀珠更來了精神道:“拿箭來,我們來射箭。”然後看了周亦玉笑:“有周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