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只是坐了板了臉,眼睛裡都有笑意。
玉妙倒是愕然了,不是說是幾代大儒,孔孟規矩是這樣當了人問這個的。見外祖母也是笑著等自己說,只能老老實實回答:“表哥在,總是陪了的。”你要聽,我就說你聽去。
蔣太夫人並不以為意,平時只有這些親戚走,外面人看了是酸秀才娘子,其實大家倒是心裡嘴上都來得。
問一問也是關心的意思。沒有成親王爺行了大禮,大家對外孫女好奇心都太盛。
然後就是問玉妙的衣服,好看的人配上好看的衣服才更好看。就有人問玉妙:“你的衣服哪裡來的花樣,真是別緻?”
玉妙又是老實回答她:“穿什麼戴什麼都是表哥賞的。”又是想挑我的錯。
梅表姐也看了玉妙的衣服,一下車就看到了,這一次的衣服又是不同,鵝黃色繡了百花的錦襖,花蕊上墜的又是小小細碎的寶石,梅表姐心想,南平王府就是富貴,也不用件件衣服上都擺出來吧。
手裡又抱了一個鑲金的手爐,象是一出門就這樣抱著。就有親戚看了她的手爐笑道:“在南邊呆慣了,京裡是冷一些。”
玉妙笑著點點頭,答應了一句:“是。”真的是比封地上冷得多。
這一陪就是一上午,吃了午飯才離開了。出了門就有人議論了:“看她那麼嬌,王府裡住慣了,家裡未必就住得慣。中午看了菜就只是打量了,也沒有吃多少。”
“可不是,太夫人說她吃得少,逼了她吃幾口,後面就有丫頭媽媽們過來了,說一向就吃得少。這是什麼規矩,王府裡跟了這些人,看著個個都能說話。”
蔣家的這些親戚,大多都是在家裡自己針指養家的秀才娘子,秀才不坐館沒有進項,衣食就只靠了家裡,沒有地產進項的就只能靠了家人針指。
蔣大夫平時接濟得這些人也不少,所以在女兒親事上想讓她嫁一個有家底的,也是一片愛心。天天看了眼前這些秀才和秀才娘子們並不是很得意地過日子,蔣大夫當然不想女兒再嫁給沈居安那個窮秀才,後面居然又背棄夫子大義,棄文經商。更是讓名為大儒的蔣大夫很是惱怒了。可是這門親事也是沒有攔得了。
嫌貧愛富的爹生了一個守情義的女兒,就象戲上寫的一樣。
好不容易等這些人走,沒有想到居然還有幾個平時親近的留下來和自己說話。蔣太夫人年邁人午休去了,玉妙一心想等外祖母午睡去了,自己也可以睡一會兒。
中午是沒有怎麼吃,不怎麼對胃口,這不是在王府裡,天天隨了自己心意點菜,玉妙當時就看了若花笑,若花帶了好些好吃的來呢。
若花也要防一手,姑娘能豐腴一點,我和如音,祝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