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派遣軍部隊,在這種情況下,能否阻止唐秋離部隊的進攻,心裡沒有一點兒把握。
預感到面臨的危機,伊藤終於在給大本營的戰役報告上落筆,還不錯,在報告裡,伊藤絲毫沒有推脫責任的意思,也沒有指責那位將領,實際上,也沒有什麼人好指責,急於冒進的野村中將,化為班茂山脈裡的一縷孤魂。
看不起唐秋離的南雲中將,在德崗,被獨立師的炮彈,撕成了碎片,繼任的中澤少將,成為德崗峽谷裡的一蓬飛灰,那個腦水不夠,在關鍵時刻,促使自己下了錯誤決定的參謀長小泉少將,被打發到後勤部門看倉庫去了,想一想,能為自己分擔責任的,一個都沒有。
伊藤的這份戰役報告,寫的遲澀、艱難,絞盡腦汁,既要如實的說明戰役的情況,緬北的局勢,以及自己面臨的困境,又不能把自己寫的太無能和愚蠢,還要求得大本營和天皇陛下的諒解,引起國內的重視,又不能說得太可憐,還要保持大日本帝國將軍的尊嚴。
哎呦,可難為死了伊藤嚴三郎大將,就連當年給老婆寫情書,也沒有這樣費腦筋,伊藤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苦苦思索給大本營的戰役報告,一個腦袋幾個大的時候,在獨立師烏濱前線指揮部裡,又是另一番情形。
唐秋離笑著問唐秋生,“秋生哥,根據你的判斷,伊藤嚴三郎,是否還有繼續北犯密支那的能力?”唐秋生搖搖頭,說道:“伊藤已經傷筋動骨,現在,他不是在考慮是否繼續北犯的問題,而是每天提心吊膽的,擔心我們是否會繼續往曼德勒方向攻擊,伊藤不傻,就他現在的實力,肯定不是對手,要是還想動手,恐怕得向日本國內要兵了,那是幾個月以後的事情了。”
唐秋離點點頭,說道:“日本人,現在的賭注,都押在東南亞一帶,在東北,在遠東的外興安嶺一線,朱可夫的蘇聯遠東方面軍,牽制著日本海外最大的作戰集團關東軍,鐵漢兄的部隊,陳兵遼西半島,眼睛緊緊盯著東北腹地,日本人在北方的軍力,絲毫不敢減少。”
“如此一來,日本人想要往東南亞增兵,就得在國內編組新部隊,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的,日本人對華戰爭,打了三年多,在中國大陸上,丟了至少一百多萬兵力,他們國內的後備兵力,應該捉襟見肘了,也無法開闢新的戰場,我倒是希望日本人能知難而退,從中南半島撤兵,這樣,也省了我很多力氣。”
最後這幾句話,唐秋離幾乎是自言自語的說著,唐秋生和常風聽明白了,他們都是獨立師核心高層,自然知道師長唐秋離的東南亞戰略部署,不過,誰也沒有接話,都靜靜的想著問題,常風的心裡,有個疑問,日本人真的甘心在中南半島的失敗嗎?
伊藤在給大本營的緬北戰役報告裡的內容,還真讓唐秋生給猜測對了,在報告的結尾,伊藤列了一個長長的單子,要兵、要炮、要坦克、要飛機、要物資,什麼都要,尤其是炮兵,伊藤一開口,就要了十個旅團。
目前的僵局,是伊藤最不願意見到的,被動的防守,更不是大本營制定的東南亞戰略計劃的核心要旨,就算伊藤想守,大本營也不會答應,何況,在中南半島東部,唐秋離還有兩個主力兵團,在往緬北方向靠過來。
想守,能守得住算?伊藤也不是沒有想過,以現有的兵力,一部分牽制璃保對面的獨立師部隊,大部分兵力,東渡薩爾溫江,往中南半島東南部發展,可唐秋離的兩個主力兵團,就在薩爾溫江一線,如同兩隻老虎,堵住伊藤東進的野心。
往西攻擊,西渡伊洛瓦底江,透過緬甸西部狹長的走廊地帶,可就是印度的邊境,難道要去印度,再於英國人作戰嗎?伊藤想想就洩氣了,複雜的地理環境不說,廣袤的印度東部地區,就打剩下的這三十多萬兵力,撒進去,連個影兒都看不到。
何況,這是逼著英國人和自己拼命,大本營也不會答應,根本違背了大本營既定的東南亞戰略,無論從哪方面考慮,伊藤都覺得,選擇攻擊緬北密支那,都是最切合實際的,最符合帝國的利益,英國人被自己攆出中南半島之後,帝國唯一的敵人,就是唐秋離的獨立師部隊。
只有徹底擊敗或者是消滅這個支那魔鬼,中南半島才會永遠的劃入大日本帝國的海外版圖,可伊藤現在的本錢不夠,如果他要求的補充,全部到位,伊藤在第一時間,就會揮刀殺奔緬北,殺向唐秋離的獨立師部隊,把烏濱慘敗的恥辱,重新改寫。
伊藤就跟一匹受傷的狼似的,躲在角落裡,一邊舔舐著傷口,一邊用陰冷、仇恨的目光,看著烏濱、看著密支那、看著緬北,更看著唐秋離,悄悄的磨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