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的問題解決之後,唐秋離又一頭扎進中南半島土地改革方案草擬之中,總體來說,中南半島除了幾個大城市之外,還都處於農耕社會,絕大多數人口地農民,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土地問題,土地兼併問題十分嚴重,與後世記憶之中的民國時期十分相似。
在這方面,建國後**政權的做法,給了他極大的啟發,沒收地主的土地,無償分給失去土地的農民,一下子就贏得了佔當時中國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農民,死心塌地的追隨,為隨後的抗美援朝戰爭,打下了堅實的人力和物力基礎。
當然,唐秋離是不可能全盤照搬**的做法,地域不同、情況不同,民族不同,如果採取**激進的做法,唐秋離是給自己樹立了無數的敵人,在中南半島地區,佔有大多數土地的人,往往是當地的土司,或者是頭人,統治基礎根深蒂固。
唐秋離的辦法就是,對擁有土地的土司和頭人,又打又拉、恩威並施,採取半贖買半強迫的方式,拿到土地之後,無償分給農民,再讓這些土司或者是頭人,把得到的錢,投入到工商業之中,逐步成為資本家和工商業者,這又是借鑑了國民黨退守臺灣之後,進行的國民黨特色的土地改革。
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兩天時間,一份具有唐秋離特色的土地改革方案草案,新鮮出爐,看著厚達幾十頁的草案,唐秋離一副志得意滿的架勢,給自己的方案,起名叫“唐式土地改革大綱。”
沾沾自喜半天,享受劉心蘭溫柔小手,按摩肩膀的同時,唐秋離突發奇想,自己的土改方案施行之後,得到土地的中南半島的農民,會不會像當初中國農民對待毛偉人那樣,將自己的畫像,掛在堂屋正中,早晚上香膜拜?
…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驚動了蔣委員長
…。。
唐秋離費了兩天時間,完成了中南半島土地改革大綱草案,一身的輕鬆和得意,然後,又開始著手研究中南半島行政區劃問題。
涉及到政治體制,唐秋離十分的謹慎,中南半島軍政委員會,是當然的最高權力和執行機構,根據中南半島的地形,打亂原有的國家界限,分為泰北、泰南、緬北、緬南、馬來半島、湄公河六個行政區,各設行政區軍政委員會分會,為當地的最高軍政管理機構。
以曼德勒、仰光、曼谷、永珍、金邊、河內為各行政區首府,原有的中南半島各個國家名稱,正式取消,成為記憶之中的歷史,漢語作為中南半島唯一的官方語言,實行軍政一元化領導體系,管理層級為三級結構,即軍政委員會分會,縣級地方政府,鄉鎮級地方政府。
同時,以馬朝陽的東南機動兵團為基礎,組建中南半島警備區部隊,馬朝陽為司令官,同時兼任中南半島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一職,各地軍政委員會分會設立衛戍區,縣鄉級以下設立軍管區,司令官為同級地方行政機構副職,突出了軍隊在地方管理上的作用。
為了強化地方治安,唐秋離還將定邊經濟特區各級特勤局警察,抽調了五分之四的人員,作為中南半島各行政區警察機構的中堅力量,組建中南半島各地各級特勤局,負責地方治安,這一下子,定邊幾乎所有的行政人員和警察,絕大部分南下到了中南半島。
看著一車車、一隊隊或戎裝整齊或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興高采烈的離開定邊南下,市長劉翰章每送走一批人之後,就一臉肉疼的回到辦公室,朝著中南半島發現大吼:“唐主席,你這是要將定邊挖空啊?還讓不讓我活了?”
吼完了,脾氣也發完了。劉翰章還是不折不扣的將最好的人員,一批批送上南下的汽車,然後,對留下的工作人員。一副恨鐵不成鋼的逼著提高自身的能力,恨不得第二天就能挑大樑、抵擋一面兒。
這樣大規模人員,由定邊南下,集中在成都,然後乘坐飛機趕赴中南半島各地,根本無法瞞過戴笠軍統局在各地特工的眼睛,一條條情報。不斷的匯總到局長戴笠的手裡,都是報告發現,從**師控制區域,大批人員成建制的南下之成都,而後轉到中南半島。
看著大同小異的情報,戴笠犯了難,唐秋離這是要幹什麼?不是軍隊的大規模調動,都是身著便衣又不是普通人。間或有穿著奇怪制服的武裝人員,成建制的南下,他的目的何在?粗略統計一下。戴笠嚇了一大跳,足有五萬多人,好傢伙,夠編成四個齊裝滿員的甲等師了。
這件事,是不是應該告訴老頭子一聲,免得到時候問起來被動,可戴笠又心裡沒底兒,那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掛著國府第二號人物頭銜的唐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