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經過周密策劃的,可有利的時機,一直沒有出現。
幾十萬大軍,不得不退回原地,裕仁天皇非常窩火,準確的說,是犯了紅眼病兒,看人家德國,在歐洲攻城略地,一口氣兒吃掉了兩個國家,什麼事兒都沒有,沒人說三道四,沒有其他國家群起而攻之,佔了就是佔了,裕仁眼饞,眼饞得心慌意亂,夜不能寐。
再看看大日本帝國,投入了那麼多的人力和物力,在支那戰場卻頻頻失手,損兵折將,這一切的根源,都在那個支那魔鬼唐秋離的身上,此人是帝**人的剋星,天皇陛下的惡夢,對華戰爭達成這個樣子,裕仁除了把唐秋離恨之入骨之外,對手下的將軍們,也頗多不滿,尤其是在野人山裡,生死未卜的寺內壽一大將。
一個擁有幾十萬士兵的派遣軍部隊,被他弄成這樣,丟了一半的人馬,折損了幾員大將,又被唐秋離攆的慌不擇路,不得不與英國人賠笑臉,請求收留,帝國的軍隊,什麼時候這樣不堪和丟臉過?
而現在,英國人又狠狠惡心一把裕仁天皇,竟然宣佈進入緬北的帝國士兵為難民,裕仁天皇幾乎氣炸了肺,這是對大日本帝國武士的侮辱,可生氣歸生氣,裕仁暫時還真不敢在東南亞一帶,對英國人大打出手。
原因只有一個,英國人的實力,未遭到大的損失,作為一個老牌兒的殖民帝國,英國人的家底兒厚著呢,可不是日本這個後起的小字輩兒,能比得了的,儘管東南亞這片富饒的土地,讓裕仁天皇痴迷,可他還得強忍下口水,等著日本的盟友德國人,把英國人打得剩下半口氣兒,那就是帝**隊出手的最好時機。
擺在裕仁天皇和大本營面前的最大難題,是如何讓寺內壽一和他部下,保持戰鬥力,安全的走出野人山,只要帝國的武士,還能拿起槍戰鬥,英國人的所謂宣告,也可以不考慮在內,二十多萬帝國士兵,英國人也不敢輕易動手,在緬北佔據一塊土地,作為策應將來東南亞戰役的重要軍力,也是一招好棋。
裕仁天皇算盤子扒拉得賊精,英國人也不傻,亞歷山大一方面調集英軍部隊,以重兵駐守在緬北重鎮密支那,監視野人山方向在緬北的出口,只等日本人走出野人山,就立馬拿人繳槍,至於之前,小林秀一派來準備迎接同胞的一千多名日軍,早就被英軍關起來。
一方面,繼續往獨立師部隊活動頻繁區域,增加兵力,擺出一副不把中國人攆出境外,絕不罷手的架勢,唐秋離倒是被亞歷山大提醒了,英國人敢於在被痛揍多次之後,還要集結重兵,進攻自己的部隊,理由只有一個,東南亞境內,已經沒有你們中國人的作戰物件日軍部隊,所以,中**隊留在英國人地盤兒,沒道理的事情。
亞歷山大的目的很明確,以打促和,唐秋離當仁不讓,也看透了英國人的險惡用心,還以為自己是晚清的李鴻章啊?幾門大炮往邊境上一架,我就得乖乖兒的按照英國人的條件,到英國人指定的地點去談判。
英國人玩兒的是驅虎攆狼,利用獨立師部隊,擊潰了日本人,替英國人解決了在他們勢力範圍內的不安定因素,反過手來,就進攻自己,當初為什麼容留日本人?還不是獨立師在邊境陳兵幾十萬,讓英國人感到不安,正好,日本人成了免費打手。
想得美,十月十日,唐秋離向境外作戰的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各戰鬥叢集,目前的作戰物件,已經由日軍轉為英軍以及受英國人控制的偽軍,各部的主要任務,一是控制現在佔領的區域,二是痛擊英軍,以殲滅英軍有生力量為主。”
既然英國人想打,那就奉陪,於是,沉寂了幾天的邊境線上,又開始炮聲轟鳴,硝煙瀰漫,獨立師與英國人打起來了,日本人最高興。
趁著這個機會,日軍大本營總參謀部,制定了一個對陷於野人山的寺內壽一部隊,進行空中補給的計劃,實際的情況是,進入野人山的日軍,遭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困難來自多方面,自然條件極端惡劣,固然是無非克服的因素。
而唐秋離在日軍進入野人山之前,對日軍兇猛的攻擊,讓日軍根本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慌不擇路進入野人山,是置日軍士兵於死地絕對因素,沒有糧食、沒有食鹽,所剩無幾的藥品,入目是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
無聲無息飄來的瘴氣,出沒的野獸,要命的沼澤和無處不在的危險,是日軍士兵的致命殺手,進入野人山不過五天時間,日軍已經減員兩萬多人,泥濘不堪的山路上,隨處可見日軍士兵的屍體,如果連一些傷員都算上,寺內壽一已經丟了四萬多人。
可以說,這幾十公里的道路,是用日軍士兵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