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決心,凡我**官兵,當以此為戒,如有再犯者,湯恩伯即為先例。
這是國府軍事委員會發往各地的通報基本內容,可悲的湯恩伯,落得個命喪他鄉、千古罵名不算,還被蔣委員長作為反面典型,以警示全軍官兵,其人其事,真是可恥有可恨。
遠在襄樊的唐秋離,根本不知道南京軍事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發生的一幕,他險些被當做韓復榘之流處置,正在為消化原第八軍團計程車兵,忙的不可開交,不過,他憑著後世的經驗判斷,這件事,一旦捅到南京去,必然是會引起軒然大*,那些軍事委員會的大佬們,一定會商量各種應付這件事的辦法。
他之所以果斷處理湯恩伯,因為他很明白,一旦按照正常程式,把湯恩伯和他手下那些高階軍官們遞解到南京,非但湯恩伯死不了,第八軍團也會被迅速調防,放跑了湯恩伯這個該死一萬次的傢伙不算,還給自己留下隱患,湯恩伯和他手下那些軍官們,對自己能不恨之入骨,處處作對不算,說不定什麼時候在自己背後捅刀子。
所以,他先把事情做了,造成既定事實,任所有的證據拿到手,在那幾個師的師部裡,就搜出了湯恩伯給他們的密令,任誰也不能說出什麼來,至於沒有經過正常的程式,就把第八軍團處理了,理由很簡單,非常時期,就得用非常手段,用現今的話說,就是特事特辦。
二月十日,他接到軍事委員會的通知,鑑於目前戰局穩定,日軍在各個方向上的進攻,都被擊退,擬於二月十五日,在南京召開國防總動員會議,商討下一步對日作戰方針,各大戰區司令長官,各集團軍司令官,各省府主席,悉數參加,請唐副委員長準時蒞臨會議。
唐秋離拿著這份電報,玩味良久,蔣委員長的意圖,不言自明,他的嫡系部隊,在淞滬和杭州灣一帶,和日軍苦戰數月,損失一定很慘重,雖說最終沒能讓日軍佔領淞滬地區,挫敗了日本人的陰謀,老頭子也有些吃不消了,再這樣打下去,他的老本兒消耗的差不多了,這次會議的目的,無外乎是要求個地方實力派,承擔更多的對日作戰任務。
這個會議,自己必須參加,山西這塊寶地,自己一直惦記著呢,只是閻錫山這個鐵算盤、把家虎不好對付,如何讓他乖乖的交出山西,還得多動些腦筋,還有山東,韓復榘被蔣委員長槍斃之後,一直是沒有明確歸屬問題,雖說自己的部隊在山東佔有絕對優勢,可據劉鐵漢傳回來的情報,桂系的李宗仁,對山東很有興趣,種種跡象表明,李宗仁有入主山東的意圖,這一切,都要在這次會議上解決。
劉鐵漢、唐秋生、馮繼武和李洪剛,包括常風他們,都不希望唐秋離親自去南京參加這次會議,他們擔心唐秋離此去,凶多吉少,張學良、韓復榘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幹掉中央軍一個軍團十幾萬人,畢竟不是小事,蔣委員長其人,玩政治手腕,當為民國第一人,一旦師長被扣留在南京,部隊的前途堪憂。
唐秋離大不以為然,時至今日,自己有這麼雄厚的實力做後盾,與張學良和韓復榘不可同日而語,最主要的是,自己替老頭子擋著近百萬日本軍隊,就憑這一點,老頭子也不能和自己翻臉,他還不知道,蔣委員長正是忌憚這方面,才嚥下這口氣,他有十足的把握。此次南京之行,一定會有很多收穫。
同時,他也把思路整理一下,自從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五日,日軍從杭州灣登陸開始,到現在,一九三八年二月十日止,整整三個多月,部隊一直和日軍在華北交戰,從最初的完全被動守勢,到後來的幾次戰役,逐漸挽回了被動的局面,整個過程,有些不堪回首的意味。
鏖戰三個多月,幹掉了華北的日軍大約四十多萬人,使華北日軍的總兵力,由最初的一百一十萬人,下降到現在的不足七十萬人,這是個驚天的逆轉,進一步縮小了和日軍的兵力對比差異,可是,自己的部隊,也損失了將近十萬人,而且都是老底子部隊。
部隊需要休整,補充兵力,趁著華北的日軍,採取守勢的時機,大力擴充部隊,佔領重要的戰略區,比如山東和山西,把黃河防線連為一體,是他很久以來就考慮的戰略佈局,只有實力增強了,才有能力和日軍逐鹿華北,收復平津地區,兵臨山海關,為下一步進攻東北打下基礎,實現最近才朦朧覺醒的想法。
唐秋離今年已經二十二歲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不斷的戰火薰陶,他那顆勃勃的雄心,不可抑制的膨脹起來,由最初單純的打擊日寇,收復河山,到現在,想建立一份基業的想法,哪種熱血沸騰的希冀,男人的野心,時刻衝擊他的內心,有的時候,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