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個個臉上洋溢這勝利喜悅的各級指揮官,內心生出很多感慨。
這次參戰的部隊,孫振邦的正規部隊,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是定邊臨時組建的武裝,可就是這些第一次拿起槍上戰場的人,面對日軍兇猛的炮火,能完全按照命令要求,堅守各自的崗位,沒有驚慌失措,戰場上的表現,很是讓他意外,尤其是日軍五千餘人登上西岸之後,對於第一次經歷戰火的人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
唐秋離所採取的一系列戰術,都是針對岡村寧次狡詐多疑的性格制定的,他知道這個老鬼子,是個中國通,自詡熟讀孫子兵法,先是以虛對實,岸邊根本沒有安排兵力,日軍的進攻套路,刻板機械,炮火開路是老一套,他才不讓戰士們等著挨炸呢。
然後,放第一波的日軍往縱深發展,讓岡村寧次認為渡河已經成功,在遠離岸邊的山坡後面埋下伏兵,利用岡村寧次急於擴大戰果的心理,集中五個團的炮火,炮擊第二波次渡河的日軍,這就是兵法上的“半渡而擊”,這才是他的收官之作,果然取得奇效,幹掉一萬多名日軍,取得開戰首日大勝。
最後,聚殲沒有後續援兵,孤軍深入的五千多日軍,定邊民眾武裝,在殲滅這股日軍戰鬥中的表現,讓唐秋離對他們刮目相看,而在戰鬥中立下奇功的炮兵,除了一個團是孫振邦部隊之外,其他的四個團,都來源於定邊後備役人員組成,在與日軍炮兵的炮戰中,表現出了極其嫻熟的戰鬥素質,在他看來,已經與野戰兵團的炮兵,相差無幾,這才是他最滿意的地方。
岡村寧次捱了重重一擊,他再也不敢進行大規模渡河攻擊作戰,因勢利導,他必須在岡村寧次第一次進攻的時候,就給以重創,以老鬼子的性格,捱了一次打之後,絕不會再有第二次這樣好的機會讓自己利用,岡村寧次會另外想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唐秋離可以稍微鬆一口氣。
他讓炊事班準備一些好飯菜,留參加會議的指揮官們吃飯,即為犒勞眾人,也是鼓舞士氣,晚飯果然不錯,竟然還有新鮮的黃河大鯉魚,據說是炊事班的幾名戰士,在下游的穩水處打撈上來的,言談甚歡的各個指揮官,連聲叫好,並且聲稱要給炮兵記一大功,沒有他們鋪天蓋地的炮彈,咱們怎麼能吃上黃河大鯉魚。
唐秋離微笑點頭,他很喜歡這樣的氣氛,或許是自重身份,蔣百里將軍沒有像那些年輕的軍官們那樣縱聲談笑,可他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唐秋離,這個年輕的將軍,讓他不止一次的感受到什麼是奇蹟,今天的作戰計劃,以蔣百里將軍老道的眼光來看,冒險的成分多一些,如果指揮的是正規部隊,這樣做,完全符合實際。
可組成防衛力量的,都是剛拿起槍的老百姓,在制定作戰方案的時候,蔣百里將軍就持反對意見,他提醒唐秋離,一旦日軍登上岸邊,缺乏實際戰鬥經驗的定邊武裝,很容易被突破防線,畢竟面對面與日軍交手,和隔著一條黃河是兩碼事,心理反應也不盡相同,沒有上過戰場的武裝平民,還不得驚慌失措,丟棄陣地逃跑的可能性都有的。
為此,蔣百里還把他的學員旅兩個團調到渡口附近,準備出現意外情況時,可隨時補救,唐秋離沒有接受他的意見,依然按照既定的打法,蔣百里很是佩服,換做是他,絕不會冒險這樣打,即便是成功了,但他依然為唐秋離的大膽而折服。
岡村寧次病了兩天,這兩天裡,他躺在行軍床上,翻來覆去思考一件事情,唐秋離的主力部隊,已經在黃河西岸部署完畢了嗎?如果不是,那麼,皇軍遭受的損失怎麼解釋,如果是,那麼多的特工帶回來的情報,都是假的?岡村寧次不明白,可有一點他明白,從對手採取的戰術手法上來看,出手兇狠,應該是唐秋離在親自指揮,至少應該是兵團司令官級別的高階軍官在指揮作戰。
岡村寧次為難了,他不敢再採取大規模渡河作戰的方式,第一次的教訓實在太深刻,小規模的渡河作戰,又起不了多大作用,擔任火力掩護的炮兵,更是佔不到便宜,幾次隔河炮戰,他的炮兵聯隊,被打得被迫幾次轉移陣地,他也嘗試過夜間偷渡,除了捱上無數的子彈和迫擊炮彈,黃河裡又多了兩千多具屍體之外,毛都沒有撈到一根。
岡村寧次的手裡,還有另一件利器,兩個戰車聯隊三百多輛坦克,可不渡過黃河,就是一堆廢鐵,炮兵指望不上,岡村寧次命令戰車聯隊,抵近岸邊,與炮兵一起,為渡河部隊提供火力支援,三百多輛坦克,在岸邊排開,炮塔旋轉,一發發低彈道的炮彈,打得對岸煙塵四起,火光閃閃,場面倒也壯觀。
一個聯隊的日軍,再一次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