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緊急電報,邀請他趕赴武漢,共商國家大計,雖然電報裡沒有明確說明什麼事兒,且用詞隱晦含糊,可唐秋離還是嗅出了其中的味道,南京上空的硝煙戰火,日本人的瘋狂做法,嚇壞了蔣委員長,他準備另覓落腳處,要自己幫他拿主意,去哪裡好。
就在唐秋離準備去武漢的時候,淞滬地區戰事又起,由原華北派遣軍後備部隊改稱的南京派遣軍,在海上顛簸了十幾天之後,終於抵達上海外圍,還沒有看到陸地的影子,就被高志航的驅逐機部隊,狠揍了一頓,十幾艘護航的日軍中小型艦艇,雖然拼命反擊,可一沒有航空兵的空中支援,二缺少密集的防空火力,完全處於捱打的狀態。
剩下沒有武裝的運輸船隻,可就倒了大黴,六十幾架戰鬥機,肆意掃射轟炸一番之後,打光了所有的機槍子彈,扔沒了所有的炸彈之後,揚長而去,海面上,到處都是燃燒起火的日軍艦艇和運輸船隻,日軍步兵的屍體,漂浮在海面上,隨著波濤顛簸遠去,吸引這大批的鯊魚尾隨,把這當成了一頓難得的盛宴。
沒有海空火力掩護的日軍陸軍部隊,在遭受了損失之後,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還是在上海外圍搶灘登陸,以不足十萬的兵力,猛烈攻擊張治中的淞滬戰區防線,上海之戰再次爆發,守衛上海的張治中部隊,擁有近三十萬兵力,且有精心修築的永備防禦工事,以逸待勞。
日軍的進攻,一開始就遭到守軍猛烈的反擊,鋪天蓋地的炮火,覆蓋了灘頭,高志航的驅逐機部隊,二次飛臨戰場上空的時候,日軍已經被炮火壓在沙灘上抬不起頭來,難得的機會,中國的戰機,終於可以好好肆虐日本人一把,讓小鬼子嚐到了苦頭。
戰至傍晚,日軍不支,灘頭無法立足,留下片片屍體,只得退回到海面的運輸船隻上,愁眉苦臉,不知道明天的日子如何大發的日軍指揮官,接到了大本營的命令,放棄攻擊上海外圍陣地,立即轉道臺灣休整,如蒙大赦的日軍,連夜逃離上海外圍。
關於這場在長達八年之久的中日戰爭中,不起眼的一次戰役,日本軍界,尤其是陸軍,對裕仁天皇的腹誹頗多,轟炸南京計劃完全失敗之後,這支部隊,就應該立即停止進攻淞滬地區的任務,沒有海空火力支援的純步兵,兵力還不佔優勢,這完全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鬥,可天皇陛下在當時盛怒的情況下,拒接了陸軍部長撤兵的建議。
最終導致了這次失敗的戰役,能退到臺灣的部隊,不過是原來兵力的三分之二,不過是大半天的戰鬥,四萬多忠勇的帝國士兵,喪命在中國的上海外圍陣地,為了裕仁天皇所謂的尊嚴,以及不理智的命令所帶來的後果,全都讓普通的日軍士兵承擔了。
小規模的淞滬戰役,打了不到一天,張治中將軍的淞滬戰區部隊,沒費力氣就讓日軍慘敗而逃,唐秋離也藉口整頓南京防務,暫時無法趕赴武漢,他的心思,是想讓淞滬戰役,在蔣委員長已經冒煙的心裡,再加一把火,水到渠成,自己再輕輕推波助瀾,遷都的事情,就基本成定局,免得自己太過於積極主動,反而引起蔣委員長的狐疑。
淞滬戰場僅僅不到一天的槍炮聲,卻讓蔣委員長更加堅定了遷都的決心,古人云:“君子不履險境,”何況自己這一國之主,豈能置身於日本人的炮口之下,一連幾封緊急電報,敦促唐秋離儘快趕到武漢,準備參加國民黨全體中央委員非常會議,在電報裡,蔣委員長不在隱瞞自己的想法,意思很明顯,取得唐秋離的大力支援,並請唐秋離多多考慮,未來的國民政府,前往何處最佳。
火候到了,六月二十一日早上,唐秋離帶著梅雪、山虎,以及特別衛隊數十人,由南京登上炮艇,溯長江而上,於當日傍晚,抵達武漢,在江漢關碼頭登岸,此時的武漢,以經是華燈初上,燈火輝煌,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
這次的歡迎場面,可比到南京的時候,隆重得多,巨大的橫幅上,“熱烈歡迎唐副委員長蒞臨武漢”幾個大字,在亮如白晝的燈光下,分外顯眼,國府的許多大員,重要將領,國民黨內的元老,都到碼頭來親自迎接,還有不下幾百人的記者,更有許多打扮得花枝招展,珠光寶氣的名媛貴女,香氣瀰漫,給歡迎儀式平添了許多春意。
歡迎的場面,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秘書長,蔣委員長的首席智囊楊永泰主持,保衛的規格之高,出乎唐秋離的意料,沿著碼頭到岸上,武裝憲兵已經封鎖了附近所有的道路,凡是進入歡迎現場的人,都必須持有特別通行證,否則,憲兵可當場格殺之,非但如此,被軍警遠遠趕到一邊兒,還忍不住想來看熱鬧的市民中,軍統和中統的便衣特工,偽裝